朱公谨
数学家、数学教育家
朱公谨(1902年7月8日—1961年8月28日),字言钧,又名霭如,出生于浙江余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原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首任系主任。
人物生平
1902年7月8日,朱公谨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小学就读于朱氏家族在家祠念德堂兴办的“实获小学”。
1914年,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南洋中学就读。
1919年9月,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1922年,因曾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与闻一多等清华学生一同前往东郊民巷的包括美领馆在内的各国领馆游行示威,触怒校方,被学校要求写一份悔过书,如果一定不肯写悔过书,则留级一年,朱公谨既不愿意写悔过书,亦不愿意留级,于是提前结束清华学业,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院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希尔伯特的大弟子柯朗
1927年,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1928年,受聘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并任首任系主任。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断续执教于交通大学,同时先后在光华大学大同大学同济大学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大学师范学院任教。
1930年—1931年,被南京中央大学特聘为教授。
1932年—1937年,任光华大学副校长,并主持数学系工作,兼任光华大学年刊社主任、科学会导师。
1935年,与从堂侄朱荣泉等发起创办“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今浙江省余姚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光华大学上海部分上课并任教务长。
1941年,光华大学上海部分关闭,失业两年。
1943年,受生活所迫,在日伪统治下的交通大学沪校兼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助光华大学成都部分迁回上海,以光华大学副校长代行校长职,并兼任训导长及附中主任。
1952年,院校调整后,专任交通大学教授。
1956年,被评定为国家工科一级教授;同年,交通大学根据中央决定内迁西安,随之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今西安交通大学)工作,并建立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7年,任交通大学西安部分(今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教研室主任。
1960年,返回上海交通大学任教。
1961年8月28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朱公谨长于数学分析,研究偏重于实用及结合物理方面,如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理论力学等。
朱公谨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关于某些类型的单变量函数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为中国现代应用数学研究的最早文献;著有哲学论著《理性批判派哲学家纳尔松——生平与学说》,发表过《从高等数学的观点谈初等数学》《变分法中之直接方法》《数理逻辑纲要》《数理逻辑导论》等哲学及数理逻辑方面的论文;先后撰写过《19世纪初期的几位大数学家》和《数理学家现状及展望》等文章,在《光华半月刊》《武汉大学理科学刊》和《数学杂志》上发表过《数学认识之本源》《存在释义》等多篇数学论文;翻译柯朗著作《柯氏微积分学》、戴德金著作《实数探原》;自1927年起在《光华学报》连续发表“数理丛谈”,后被商务印书馆列为“算数小丛书”和“新中学文库”出版,对当时的中学生影响深刻,冯康丰子恺早年皆因此书受益;1933年在《大学杂志》第1卷第1期发表《自然科学概论》。
人才培养
朱公谨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中注射式教学方法的缺点,大力提倡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他认为如果仅用观察与实验来吸收知识,虽然零碎的知识很多,但产生的不过是灵敏的技师,这种教育称之为技师教育或职业教育;但教育的意义不止如此,科学之所以可贵,不仅在其内容为真确的知识,尤其是具有统一的系统,而且系统严格;后习得的知识可以与已有经验融会贯通,绝非注射式讲授法所能收效;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应有所不同,在此之上提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局限于数学;只要属于一说便知的经验事实,用注射法即可,而对于那些需要经过推理思索后才能明了的知识,则以苏格拉底教学法为好。
朱公谨培养或影响了龚升俞茂宏冯康戴执中吴文俊何祚庥马知恩李开泰、吴兴宝等学者。
朱公谨讲授过“微分方程”“数论初步”“解析几何”“复变函数”“投影几何”“应用数学”等数学课程。
朱公谨编写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师范学校数学教材《代数》和《解析几何》;1952年院系调整后,受教育部委托主持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并带头编写《高等数学》教材。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远祖:朱之瑜,人称舜水先生,明末清初理学家,明亡后寓居日本,对日本儒学很有影响,被誉为“日本孔夫子”。
曾祖:朱兰,道光九年(1829年)一甲第三名进士,历官编修、翰林院侍讲、广东乡试正考官、湖北学政、朝考阅卷大臣、安徽学政,累至内阁学士署工部左侍郎。
祖父:朱逌然,同治元年(1862)二甲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先后出任湖南、四川学政,中年早逝,因积劳卒于四川任上。
父亲:朱燕生,在余姚终生从事小学教育。
母亲:李氏。
第一任妻子:陈氏,1921年二人结婚,1933年陈氏逝世。
第二任妻子:夏氏,1935年二人结婚,生一子,1944年夏氏逝世。
儿子:朱熙泉,2023年初病逝。
儿媳:屈帼英。
外孙女:张萌。
外孙女婿:王建敏。
人物评价
朱公谨治学严谨,名如其人,独树一帜。(上海交通大学评)
朱公谨的一生,砥砺奋进、步履铿锵,将家国情怀深深融入血脉,体现了交大人“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为交大数学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评)
朱公谨为中国现代数学知识的传播及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没有显赫的声名,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生诠释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数学教育事业的执着。(中国科普研究所张晓磊评)
朱公谨一生为中国现代数学知识的传播及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他的名声虽不及其他数学家大,但是却在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刚正不阿、提携后生的高尚品德,永远为后人所缅怀.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堪称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先驱之一。(刘冰楠、代钦著《朱言钧的数学教育思想及其贡献》评)
人物纪念
朱公谨铜像(半身像)位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正门两侧花园东西两端,与张鸿铜像相对而立。
2023年12月5日,朱公谨儿媳屈帼英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设立“朱公谨奖学金”,并捐赠朱公谨博士论文德文原稿等文史资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5 11: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