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出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原《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1978年进刚复刊的《中国青年》杂志文艺部,任记者、编辑;1983年起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小说组编辑;1985年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小说组副主任;1993年任《爱乐》杂志主编;1995年任《三联生活周刊》第四任主编。
人物经历
朱伟1952年生于上海嘉定,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务农。1971年朱伟因写了一部小说,在当时扶植青年作家的政策下,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发现,到北京改稿,受黑龙江省老编辑杨昉(原《解放军文艺》编辑)、陈毕方(原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老作家符宗涛、林予(皆原《解放军文艺》编辑)等指导,遂结束务农,成为基层通讯报道员。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当过《人民文学》杂志社小说组“知青见习编辑”,因《人民文学》不能解决进京指标,1978年进刚复刊的《中国青年》杂志文艺部,任记者、编辑。朱伟编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机遇,就是在思想解放运动开端,进了当时思想极其活跃的《中国青年》,作为记者,他到过中越反击战前线;作为编辑,他参与编辑《朝华》文艺副刊,举办“五四青年文学奖”征文,结识了一批著名作家,编辑发表了刘心武的《爱情的位置》、韩少功的《飞过蓝天》、陈村的《蓝旗》、王安忆的《庸常之辈》等一批优秀小说,为之后的职业文学编辑道路作了铺垫。
1983年7月,王蒙任《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调朱伟进小说组任编辑,给他提供了第二个机遇。1985年《人民文学》的“文学革命”,给他的文学编辑生涯提供了重要阵地,这一年,他先后编辑发表了阿城的《孩子王》、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莫言的《爆炸》、王树增的《黑峡》、乔良的《陶》等重要小说,破格提拔为小说编辑室副主任;1986年,又编辑发表林斤澜的《李地》、汪曾祺的《八月骄阳》、莫言的《红高粱》、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等重要小说;1987年,因《人民文学》第一、二期合刊事件停职检查。
1985—86年,朱伟与谷白等编辑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文学白皮书》,半月刊方式,编辑了20期;1987年朱伟与陈剑雨合作,成为电影《红高粱》编剧,《红高粱》由张艺谋导演,1988年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88—89年朱伟主持编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刊《东方纪事》,编辑4期而停刊。
1992年9月,朱伟向时任三联书店总经理、总编辑董秀玉提交创办《生活》杂志设想,时三联书店未采纳。1992年末,三联书店决定创办《三联生活周刊》,1993年由钱刚任第一任主编。1994年朱伟调离《人民文学》杂志,入职三联书店,创办《爱乐》杂志,任主编。
1995年8月,朱伟成为《三联生活周刊》第四任主编,从该年12月起,《三联生活周刊》以半月刊连续出版,不再中断。接手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是朱伟编辑生涯第三个机遇,1999年起,朱伟兼任总经理,开始编辑经营一体化。2001年起,《三联生活周刊》正式以周刊时效运转。
《三联生活周刊》的口号是“一本杂志与他倡导的生活”,体现思想性就必须培养一支有锐利思想,又各有特长的主笔队伍。朱伟认为《三联生活周刊》的成功,就是这个团队共同成就的结果,他的工作与当年发现优秀作家一样,就是发现一个个个性突出、写作风格鲜明、创造力能不断更新的主笔,扶植、爱护他们的个性,给予宽松,能舒展各自才华的空间。朱伟说,正是这支队伍的形成与壮大,才使《三联生活周刊》完成了从新闻性周刊向综合性周刊的转变,策划了一批优质封面专题,2005年开始走上发展快速道。
主编《三联生活周刊》19年,2015年,朱伟光荣退休。
代表作
《考吃》,中国书店,1997;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音乐圣经》,华夏出版社,1993
《音乐圣经》(增订版,上下卷),华夏出版社,1999、2000
《有关品质》,作家出版社,2005;三联书店,2010
《作家笔记及其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微读节气》,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四季小品》,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
《重读八十年代》,中信出版社,2018
《日读古诗词》,中信出版社,2019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