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明。1891年——1958年,小名朱金堂,
汝州市杨楼镇郑铁炉村人,是河南
曲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创造了河南曲剧著名曲牌“小汉江”,经他改进的“十八板连奏”,全国大型音乐团体大都作为保留节目。
经历
另一次乘船过黄河,艄公摇橹的声音触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创造了曲牌“慢舵”。朱万明还重新组织了高跷曲子的“十八板”,他把原仅有开首,增添了“状元游街”、“过街俏”等曲调,使重新组织的“十八板”欢快活跃、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经他改进的“十八板
连奏”,全国大型音乐团体大都作为保留节目,1957年武汉艺术剧院出国时曾演奏该曲,受到欧洲国家观众的好评。朱万明在
器乐伴奏方面,也多有创新。他发明的
坠胡,是将琴杆拉长,琴筒加大,使其声音更洪亮、高亢。高跷曲子最初伴奏乐器只有两种:一根
坠胡,衣服手板,多时另加
三弦、四弦。早期的曲子伴奏没有铜器(七铙八镲)等武场打击乐。朱万明与其他曲友一道改进伴奏
器乐,增加了打击乐,如鼓、锣、镲等,文场增加了笙、
唢呐、古筝等。
朱万明非常注意将民歌和民间戏曲吸收进高跷曲子,也注意从生活中吸取艺术营养。一次,他们夜行至汉江边,忽闻一妇女痛哭亡夫,哭声哀伤而富韵味,朱万明根据这哭声的音韵,创造了河南曲剧著名曲牌“小汉江”。另一次乘船过黄河,艄公摇橹的声音触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创造了曲牌“慢舵”。朱万明还重新组合了高跷曲子的“十八板”。他把原“十八板”的仅有开首,增添了“状元游街”、“过街俏”等曲调,使重新组合的“十八板”,欢快活泼、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经他改进的“十八板”,全国大型音乐团体大都作为保留节目。1957年,武汉艺术剧院出国时曾演奏该曲,受到欧洲国家观众的好评。
朱万明在器乐伴奏方面,也多有创新。他发明的坠胡,是将琴杆拉长,琴筒加大,使其声音更洪亮、高亢。高跷曲子最初伴奏器乐只有两种:一根坠胡,一副手板,多时另加三弦,四弦。早期的曲子伴奏没有铜器(七铙八镲)等武场打击乐。朱万明与其他曲友一道改进伴奏器乐,增加了打击乐,如鼓、锣、镲等,文场增加了笙、唢呐、古筝等。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朱万明、关遇龙带领着临汝县的曲子社——“同乐社”到登封县颍阳街北六里许的李洼村演出。一同去的有许雷、卢天德(艺名老面堆)、王立(艺名木匠立)、陈玉宝、陈白娃(坠胡手)等16人。正演出时,天降春雨,地上泥泞,无法踩高跷,被迫停演。由于他们戏玩得好,群众急着想看,便请他们登台演出。起初他们并不答应,怕落个“戏子”的名声传到家乡被人耻笑。但是群众要求迫切,一再央求,再不答应就对不起观众了。于是大家经过再三商议,一致同意登台演出。好在此处远在异乡,只要大家守口如瓶,不至于传到家乡去。又怕谁嘴快透出消息,还共同焚香起誓,互相赌了咒,这才用当时的太平车当戏台,连演了三天。“玩友”们扔掉了高跷,手脚得到了解放,演起来灵巧自如,演出引起轰动,好评如潮,一时四方观众云集。颍阳登台之事后来还是被传了出去,朱万明的“同乐社”返汝不久,便有人邀请他们登台唱曲子。好在民国取代了前清,“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戏子是下九流,死后不得入老坟的”的陈旧观念正在人们头脑中淡化。顺应天意,他们由此就公然登台了。
曲剧登台之后,由于高台曲的优越性,曲剧在汝州迅速壮大发展,吸引不少外地人倾心加盟。
1927年,洛阳大屯的朱六来,伊川白沙的朱天水等到临汝与朱万明、关遇龙的同乐社搭班,先后在临汝镇、县城关帝庙、钟楼、州衙大堂等地演出。观众越聚越多,据说在县衙大堂演出时,观众拥挤,差点儿把县衙前的清官碑挤倒。
曲剧在临汝发展之初,由于其曲调通俗,曲牌短小,一板一眼,节奏稳定;多用本腔、表演本色,贴近百姓生活;人少装简,便于组织。所以势若星火燎原,发展很快,不少高跷班子都扔掉跷腿走上高台,没学会踩跷的干脆直接登台,新戏班和名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汝州已活跃着一大批曲剧艺人:如丑行的许雷、樊大立、卢天德等,须生行的赵六德、毕怀、南化池等,小生行的王立、朱六来、岳定、盛三等,生旦兼优的胡定、王中彦等,青衣、花旦行的陈玉宝、李玉林、路青山(艺名白菜心)等。
朱万明一生从事曲剧事业,曲剧界许多成名人物,多出于他的门下。有的直接受业于朱万明,有的是他的再传弟子。演员中,他的首批徒弟以许雷、刘宝才、陈玉保、樊大立为代表;第二批徒弟以尚须、毕怀、邓老南为代表;第三批以朱六来、朱双奇、朱天水、兰辑吾、任林、王立、李久长(艺名仙家娃)、卢天德等为代表;第四批以李玉林、盛三、陈万顺、李金波、高有才等为代表。他直接培养的曲剧伴奏名手有钟国顺、马德山、朱二才、韩银福等。至于他的再传弟子,就数不胜数了。如著名曲剧艺术家王秀玲,是胡定、王中彦、陈万顺、李金波的弟子。被称做曲剧皇后的
张新芳是李玉林的弟子。邢金萼的老师是朱六来。
人物影响
解放以来,朱万明一直在
陕西渭南和
西安一带从事曲剧活动。1956年河南省举办首届戏曲观摩会演,鉴于朱万明对曲剧发展的杰出贡献和他在戏剧界的崇高声望,河南省有关单位信函邀请他回
河南参加观摩会演。但西安方面不放人,河南省第二次去信,申明朱万明回豫参加观摩会演的重要性,西安方面感到事关重大,这才同意朱万明返回河南。当时7000人的大会开了40天,基本荟萃了河南省各个剧种的精英,观摩演出大会授予朱万明、陈素真、常香玉、朱六来四位戏剧艺术家最高奖“荣誉奖”。演员奖一等奖中曲剧演员有张新芳、王秀玲、兰辑吾、邢金萼、李玉林、李金波等。时任文化部长的
田汉先生亲自为朱万明颁发“荣誉奖”的锦标旗。遗憾的是这面锦旗先由朱万明的儿子朱洪福保存多年,后来村里索去悬挂于村办公室,最后不知去向。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结束后,朱万明接受洛阳地区曲剧团的盛情邀请,留在该团指导业务。
1958年农历八月十五,朱万明由洛阳返家团圆过中秋节,回家后患吐血之症,没有再回洛阳,一直在家养病。这年农历十一月初七,一代曲剧大师朱万明溘然长逝。享年68岁。家人将其葬在郑铁炉村南一座山岗上,因其一生爱弦子,家人就把他最心爱的一把软弓京胡,安放在他的身边。殡葬那天,郑州、洛阳等地文化界领导和戏剧界人士赶赴汝州郑铁炉村,送别了朱万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