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贵起义
清初以朱一贵为首的台湾人民抗清起义
朱一贵起义是清初以朱一贵为首的台湾人民抗清起义。义军最多人数高达三十万人。后因起义军内部分裂,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在总统征台水陆大军的南澳镇总兵官蓝廷珍及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的并力进攻下,起义军失败。朱一贵被俘,解送京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被处死。
人物介绍
朱一贵,福建漳州人,清朝初年移民来台,住在凤山县罗汉门(今高雄县内门乡),以养鸭为生。传说只要他一竿在手,鸭群便能听其号令,乡人以此认为他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甚至称他为“鸭母王”。朱一贵个性爽朗,行侠好客,喜交朋友,具领袖气质。在罗汉门地区有一垦首(开垦土地的首领)黄殿,拥有大片土地,招募许多移民帮他耕作,黄殿将朱当作知己兄弟,每有亲友登门拜访,就邀请朱为座上客。
起义背景
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新任知府王珍到任,官纪开始败坏,贪索无厌,地方官史,有样学样,民心不服,开始生变。1721年,凤山县知县出缺,由知府王珍兼任,王珍就将这知县职务交由他儿子管理,这个儿子娇生惯养,目空一切,贪渎胡乱,搞的凤山县百姓民不聊生。同年3月,黄殿因几位朋友来访又请朱一贵过去喝酒,席中,谈到官员之贪污敛财,民不聊生的情况,众人中不是摇头,就是咬牙切齿,真想替乡民争口气。这时,朱开口:“我姓朱,若向乡人提到我是明朝后代,一定会有许多人来归附,只要大家合力,就可反清复明过好日子。”大家听后,都说有道理,于是各自散去,分头招募志士。
揭竿起义
不久,台湾各地谣言满天飞,先在台南府城传出有一条国姓爷的玉带浮出水面,似乎郑氏亡魂要回来复仇。接着凤山县内赤山(今凤山曹公里)泥火山爆发,裂出大口,不断喷出黑泥及火光,热气逼人,无人敢靠近。而在诸罗县境内的诸罗山也发生大崩山,飞沙似血,乡民竞相走告,说是两山相斗。而“官不讲道理,天就不照甲子”,原本在三、四月间应开花的刺桐,今年却都不开花,种种自然界异象,让乡人内心惶惶,似乎苍天在预告台湾要变天了。
大败清军
这时,远在台南的台湾知府闻变大惊,赶紧命令游击周应龙率兵四百人,并调派新港、麻豆等四社平埔族番丁数百人会同镇压。但周应龙因天雨路滑不敢靠近,很快义军又攻占康榔林,并获得许多武器及食粮,声势更加浩大。4月21日原在槟榔林(屏东内埔乡)起义的杜君英也立即致信朱一贵,愿共襄盛举,并派一百多人高举战旗前来会师,经会盟仪式后,双方确定分进合击策略。接着义军向小岗山移动,并与清兵相遇于小岗山。义军故意欺敌,不战而退入山中备战,周应龙误认义军怯战,飞书告捷,并传令番丁,凡杀叛军一人者赏银三两,杀头目者则赏银五两,这批番丁于是四处纵火,见人就杀,以便割取人头取赏。乡人震怒不安,朱趁机派人四处宣传清兵纵番丁掠杀百性,沿途乡人纷纷响应,竖旗加入义军行列,一时间,朱统率的义军增至数万人,战力大增。
4月27日,朱一贵义军与杜军会合集结,与清兵对峙于赤山。两军一接触,清兵毫无斗志,周应龙一看矛头不对,先行后退,一时群龙无首,清兵为义军包围,此役,清军大败,全数被消灭,千总陈元战死。同时杜君英亦攻破凤山县城,守将苗景龙被杀,仅游击周应龙逃回府城报急。一听台湾南路皆陷,义军已迫近府城,清朝官兵大为惊慌,各自将家眷送到澎湖。30日义军以四万人攻打台湾府城,清兵一见义军来势汹汹,未战先溃。把总杨泰趁机响应,抽刀刺杀总镇欧阳凯,在里应外合的攻击下,义军终于在5月1日攻下台南府城,清兵死的死,逃的逃,巡道(当时在台最高行政首长)梁文煊、知府王珍、同知王礼、台湾知县吴观城、诸罗知县朱夔等等清朝大小官兵,相率登船逃离到澎湖避难。
发生内讧
5月11日,在众人拥戴下,就在府城天后宫前戏棚台上登上王位,称“中兴王”,国号“永和”,并大封有功人员,计有国师朱玉全,太师王君彩、洪阵,国公杜君英(客)、陈福寿(客)、黄殿、赖池、戴穆、郭国正(客)、李勇、杨来(客)、林莲(客)等人,将军张岳,都督张阿山、卓敬(可能平埔族),并派郑天瑞、苏天威两人为鹿耳门镇守,防备清军反攻。
国公杜君英因自己最先攻入府城,功劳最大,想立其子杜会三为王不成,而心怀怨愤,朱、杜两股人员开始磨擦不和,导致闽客分裂相残。
义军中先有国公戴穆强娶民妇,戴虽是朱麾下勇将,为维护纪律,也只好依法治罪,砍头示众。但杜英君却拥兵自重,故意给朱难堪,无视禁令,强掳七名妇女关在府内作乐,朱一贵投鼠忌器,派客籍国公杨来、林莲向杜求情放人,杜不听更将说客一并拘禁。朱忍无可忍,密派郭国正、李勇率员攻击杜英君,于是闽、客两方人马在府城互相砍杀,血流如河,遍染赤崁城。杜不敌,率客籍子弟数万人逃向虎尾溪。
清军反扑
福建总督施世骠率清兵两万多人,战船六百艘在厦门集结,会合在澎湖的蓝廷珍向台湾进攻,目标直指鹿耳门。永和国则由苏天威率兵迎敌,不幸火药库为清舰艇大炮击中,一时血肉横飞,苏退守安平城,旋又失守,朱率兵两次反攻,企图收复安平城亦告失败,只好沿着府城海岸架设大炮固守。但清军夜袭西港子,挺进府城,朱军大败,不得已,退出府城,率余众数万人渡过湾里溪(今台南县曾文溪),北上诸罗城求援,待机反攻。
起义失败
在撤退到诸罗县途中,依军师之指点路线,“应自鹿子草之崩桥(今嘉义县鹿草乡过沟子),经过半天(今半天厝),于无影厝(今太保市梅子厝里)过眠,后到倒店(今水上乡涂沟附近)吃点心,最后到新埤(今太保市新埤里,当时是万人丁的汉人大庄头)”。但朱不听,直接由无影厝到沟子尾(今太保市后庄里)向旧识杨雄兄弟讨食,杨假意款待,并骗说将号召附近乡勇相助,其实已暗中通报清军,并于夜间以水灌炮,五更喊声四起,伪称清兵已到,趁其不备,遂活捉朱一贵。
次日(康熙六十年闰六月六日),被杨雄绑在牛车上送交给在下茄冬(今台南县后壁乡)的施世骠,审问时,朱抬头挺胸,坚持不下跪,施令人以大铁锤敲打膝盖,朱不支倒地。八月,押解到北京,被凌迟而死。当朱死时,台湾狂风暴雨,闪电雷鸣整夜不停,树倒墙歪房屋散,人民无处容身。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7 17:28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起义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