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位于辽宁省本溪市
溪湖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历史沿革
本溪的溪湖地区煤铁资源优质丰富,明代已成为辽东重要产铁区,清代成为中国东北采煤冶铁中心。近现代时期,第一批不锈钢、第一批梯型弹簧钢、第一炉工业用硼钢、第一批解放汽车、第一批坦克、第一批拖拉机,乃至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潜艇、第一枚火箭……都使用了本溪的钢铁材料。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本溪湖火车站,是本溪市境内最早的火车站。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 八事变后,该线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掠夺物资运回本土的重要交通运输线。抗美援朝期间,本溪湖火车站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建本溪湖煤铁公司;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本溪湖商办煤铁有限公司”,开始建设1号高炉、2号高炉。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本钢一铁厂由清政府与日本财阀大仓合资兴建,以产铁为主,同时生产烧结矿、冶金焦和炼焦产品。
民国元年(1912年),建小红楼;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大白楼。
民国四年(1915年)和民国六年(1917年)。建成投产的本钢一铁厂1、2号现代化炼铁高炉,促进了东北的钢铁产业发展。此后数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之前,“本溪湖商办煤铁有限公司”由一个单纯经营煤矿开采的企业,扩展到具有铁矿开采、选矿、团矿、炼铁、炼焦、化工和发电等多种生产能力的联合企业,累计生产原煤7834517吨、生铁838090吨、焦炭1485143吨。“南有汉冶萍、北有本溪湖”,即是当时中国煤铁业的格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东山张作霖别墅共;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 八事变后,成为日本人的娱乐场所;1946年,曾作为东北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 的校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大仓喜八郎死去七周年之时建遗发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央大斜井由大仓家族开凿建设。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建彩屯煤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本溪煤矿发生一起世界采煤史上最大一次瓦斯爆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溪湖商办煤铁有限公司改组为本溪钢铁公司,后逐渐发展为本钢集团的一部分。
2008年12月17日,本钢一铁厂区正式关停,1号、2号高炉退出历史舞台。
2023年,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中的本钢一铁厂旧址,经过全面修缮后已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本溪湖遗产群共有8处遗址,近20个单体,集中连片。原址的近现代采煤、输煤、洗煤、炼焦、冶铁、发电、运输等大工业生产流程及相关设施保存完整。在约3平方千米范围内,包括本钢一铁厂旧址、本钢第二发电厂冷却水塔、大仓喜八郎遗发冢、本溪湖小红楼和大白楼、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东山张作霖别墅、本溪湖火车站和彩屯煤矿竖井等,其中本钢一号炼铁高炉是中国现存炼铁高炉中历史最长的,炉龄超过百年的,且在原址从未移动过;采煤大斜井为当年号称亚洲第一、年产量超过百万吨,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是世界最大矿难纪念地,安奉铁路为最早的铁路大桥。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中的本钢一铁厂旧址建成的“中国第一铁”展馆,展示炼铁高炉上百年的沧桑历史。
主要建筑
本钢一铁厂旧址
本钢一铁厂旧址主要分布在原本钢一铁厂1号高炉周围,位于今本溪市溪湖区东部,太子河本溪湖桥西北侧,与居住区隔河相望。厂内铁路线贯通。厂区内建筑及设施设备保存较为完整, 厂区西南侧的烧结车间, 为多层混凝土结构厂房,内部的3台烧结机已被拆除, 建筑主体部分及运输通廊尚有较多遗存,保存状态完好。
小红楼与大白楼
小红楼与大白楼和本钢一铁厂紧相邻,原是清末中日合资的本溪商办煤铁公司和伪满洲国本溪湖煤铁公司的办公大楼,仿日本明治时期的建筑风格,门窗高大,窗框刻有多种图案。大白楼原为煤铁公司办公大楼,共3 层,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房间高大明亮,今作为办公大楼尚在使用中。
本溪湖火车站
本溪湖火车站位于溪湖区河东街道办事处站前社区,隔河与本钢一铁厂旧址对望,今站前为城市交通主干道,建筑前为公交站,整体建筑质量较好,仍在担负货运作用。
本钢第二发电厂
本钢第二发电厂东南侧紧邻太子河,位于本钢一铁厂西南方向,距离较近。 另外二电厂遗存的两座冷却塔,为一铁厂输送电力能源,建筑还较为完好。
中央大斜井
中央大斜井巷道深约1500米,各作业区彼此相连,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采煤斜井。
彩屯煤矿
彩屯煤矿矿井设备由西德进口,分为地上和 地下两个部分,建筑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10米、高约60米,是亚洲第一大竖井,竖井四周皆为居民住宅环绕,东北两面皆为公路,生活区如食堂、工人宿舍等已被废弃。竖井井塔外观与建筑信息保存较为完整。
东山张作霖别墅
东山张作霖别墅共两座房屋,主体3层,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东侧为别墅,今作为本钢石灰石矿办公大楼继续使用,西侧为剧场,是当时本溪湖的第二大建筑。
大仓喜八郎遗发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大仓喜八郎死去七周年之时建大仓喜八郎遗发冢。
文物遗存
1号高炉
本钢一铁厂旧址留存的1号高炉,高约60米、炉容约291立方米,日产生铁约130吨,采用当时亚洲最先进设备工艺,是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新式炼铁的第一座高炉,也是中国现存原址未移动过的高炉中最古老的一座,炉龄已经超过百年,成为中国近代冶铁业的鼻祖。1号高炉从1958年至1988年,连续30年保持中国大中型高炉利用系数冠军,本钢因此被誉为“共和国功勋企业”,被称为“中国第一铁”。
历史文化
钢铁报国
民国十六年(1927年)本溪湖煤铁公司“八二三”大罢工,是抗日运动的一部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对高炉进行破坏,把最后一炉铁水凝固在了炉膛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溪煤铁工人用铁锤和钳子,一锤一钎地把炉膛里的铁刨了出来,恢复生产。1949年7月2日,高炉点火生产,4日下午流出了属于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当年本溪煤铁公司生产生铁4.48万吨,占全国铁产量的六分之一。1950年,研制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镍铬枪钢RS5,用于加工生产榴弹炮、野战炮和高射炮,支援了当时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本钢生铁产量一路攀升,以不到全国1%的高炉总容积,承担起了全国1/4统配铸造生铁和1/2球墨铸铁的生产任务。那一时期的本钢创造了新中国多项“第一”:第一批不锈钢、第一批梯型弹簧钢、第一炉工业用硼钢、第一批解放汽车、第一批坦克、第一批拖拉机,乃至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潜艇、第一枚火箭上都使用了本钢生产的钢铁材料。
文物价值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承载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这座工业城市辉煌工业时代的见证。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是集采煤冶铁生产、工业艺术流程、科学技术研究、先进劳模榜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一体的中国为数不多的工业遗产群。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是日本疯狂掠夺本溪资源的铁证,是见证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物资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9年,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当年“全国文物遗址百大新发现之一”。
2011年,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工信部列入“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2018年,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中国文物学会和建筑学会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20年,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公布为本溪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2年,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列入全国“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
交通信息
自驾:自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本钢一铁厂旧址),路程约1.8千米,用时约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