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氏针茅
禾本科针茅属植物
本氏针茅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禾本科针茅属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密丛型,秆纤细直立,高40~80厘米,基部常为枯萎叶鞘包裹。秆生叶舌,长4~8 (10) 毫米;叶片卷折成细条形。圆锥花序狭窄,下部常为顶生叶鞘所包;小穗含1小花,草黄色,颖窄披针形,先端纤细,长2.5~3.5厘米;外稃长1~1.2厘米,背部具纵列短毛;芒二回膝曲,扭转、光亮,边缘微粗糙,无毛,第一芒长约4厘米,第二芒长1.5~2厘米,芒针细丝状,卷曲,长6~12厘米;基盘尖锐,长约3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细长,纺锤形,长6~7毫米。细胞染色体:2n=44。
生长环境
为多年生广旱生密丛禾草,是典型的草原植物。生态幅度广,在新疆天山北坡从海拔1200米的丘陵到海拔2300米的广大山地,均有分布。在山地垂直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常以建群种或优势种与沟羊茅(Festuca sulcata)、窄颖赖草 (Aneurolepidium angustum)、超旱生小半灌木蒿 (Artemisia sp.)、灌丛锦鸡儿(Caragana frutex)、金丝桃叶绣线菊 (Spiraea hypericifolia) 形成干草原、荒漠草原和灌丛草原。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雨水不足的条件下,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但是,对水分条件也很敏感,地上绿色部分产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在生长季节里降水量的多少,雨水较多时,植株可大量分蘖,草丛密集,营养枝增多,营养期也延长,同时可以大量抽穗结实。秋季产生的分蘖芽,包被在叶鞘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发育成短营养枝。冬季地上部分枯萎。针茅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的黑钙土、栗钙土上生长。
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
地中海地区; 欧洲; 前亚; 俄罗斯阿尔泰地区;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 蒙古; 前苏联高加索; 前苏联中亚地区
国内分布
内蒙自治区, 山西省, 甘肃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关资料
针茅是禾本科家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员。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纤细如线,圆锥花序较窄。针茅颖果落在地上“播种”的工作就开始了,它的果实(即果皮与种皮愈合在一起的颖果)可自动向土壤推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针茅颖果上面长有一根柔软的长芒,用来缠住杂草,芒下是干燥时螺旋卷曲的芒柱;针茅的颖果下端尖细如针,并密生倒毛。芒柱受潮时伸长,螺旋松开,将颖果带向土中;而干燥时,芒柱缩短,螺旋收紧,由于颖果底部倒毛的作用,使颖果不能后退,只能把它一点点拉向土中。随着草原空气湿度不停变化,芒柱也不停地向同一方向转动,直到将颖果“送”入土中,这为物种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有10多种,常成为草原上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它们具有旱生结构,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与保护组织发达。在我国草原上重要的有贝加尔针茅、吉尔吉斯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弋壁针茅、石生针茅紫花针茅等。  针茅多生于干旱草原或石砾的山坡,分布在欧洲,中亚,西伯利亚及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针茅在工业上是上等的造纸原料,还可作编织品。但是,当结果的针茅落在羊身上,而由于羊一天要经过几次干湿变化,所以带尖的颖果很快刺破羊皮进入体内,危害羊群。许多针茅类植物都有这一特点。所以,最好在针茅抽穗前用作饲料。 生产环境
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流域本氏针茅草地的保护、恢复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分布的环境梯度较广,在坡度、坡向、温度与降雨的各个梯度上都有分布,除高平地和侵蚀剧烈的沟道外,各种地形部位上亦可以存在。建立的广义相加模型表明,本氏针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年均蒸发量和温度季节变化两个因子,而非单纯的降雨、温度因素。从其分布概率看,本氏针茅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分布,但其分布集中区主要在中北部,与实际观测相符。模型检验表明,建立的模型满足统计要求。
火干扰对本氏针茅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以云雾山典型草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群落为对象,研究了火烧后2年、10年和未烧草地群落的物种重要值、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枯落物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3个样地中,本氏针茅和白颖苔草(Carex rigesoens)是共优势种;火烧后2年和未烧地,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成为次优势种,而火烧后10年,赖草(Leymus secalinus)成为次优势种。【2】火烧后2年地,群落的平均高度显著减小(P0.05);火烧后10年地,群落的平均盖度显著减小(P0.05);火烧后2年和火烧后10年地,群落的平均密度显著增加(P0.05)。【3】火烧后,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4】枯落物积累量变化表现为:未烧地火烧后10年地火烧后2年地,差异显著(P0.05)。
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属禾本科旱生植物,多年生密丛禾草,须根坚韧,并具有砂套,秆紧密丛生,各类牲畜均喜食[1],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亚洲中部及北部。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是以本氏针茅为建群种的草地生态系统保留最完整、面积最大、原生性最强的典型地段,代表着黄土高原
物种研究
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Trin.),禾本科针茅属(StipaL.)多年生草本植物[1],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西南和东北各地[2],是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的代表性植物和优势种植物。其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根系发达,须根较多,不但是牲畜比较喜食的天然牧草,也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3,4]。有关本氏针茅群落组成结构、根系特征及在自然水分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已有报道[5,6],但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系统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不同干旱胁迫下的盆栽本氏针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特点,以期为今后本氏针茅抗旱品种选育和草场科学经营提供基础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实验于2008年4月至7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E108°6′,N34°16′)实验干旱棚进行。试验地海拔480 m;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150 h;年均气温12℃~14℃,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660 mm左右,一半以上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993.2 mm
黄土高原本氏针茅
对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叶片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前期生长较慢,5月初至7月初为快速生长期,最高株高可达92.2cm,最高日增长量达1.67cm。本氏针茅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最大值(822.5g/m2),其中非光合器官占比重较大。其叶片光合、蒸腾特性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呈规律性变化,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日进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且光合午休同时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限制。
本氏针茅 俗名蓑草,旱生植物,多年生密丛禾草。生长季及枯草季各类牲畜均喜食,但不耐践踏。境内均有生长,阳坡较多。
参考资料
本氏针茅.巫山农业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16:1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