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话
语言的变体
本土话,是语言的变体,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还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例如<犯扯,犯贫,犯病,>之类的很多城市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话都是比较有特点的。
综述
一些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本土话”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遭到其他很多语言学者反对,并提出种种不同的判断标准,这些不同的判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一般来说,所有的本土话实际上都可以被称作或视作语言(相互之间关系亲缘较近的语言可以互称为对方的方言,而相互之间亲缘关系遥远,在形成和发展历史上相关性较小的语言则不可互称为对方的方言。)
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语言之所以为“本土话”,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语言使用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 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以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与语言比较”的判别方式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语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了。
注意:所谓“本土话”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指的是,一种语言(口音),如济宁话,可以称其为一种本土话,同时也可以称其为一种语言,而不可理解为,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称作另一种语言的本土话,判定一种语言是否另一种语言的本土话,要从语系归属,语法,同源词等多方面考量,同时兼顾一些政治等其他因素。
汉族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语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本土话俗称汉语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本土话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本土话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同一个民族的各种本土话是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点。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个本土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本土话,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本土话之间的差异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多数本土话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国外学者认为,各地区的人互相不能通话,因此它们是很独立的语言。根据本土话的特点,联系本土话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本土话进行划分。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本土话分区处理分析。
同时,在复杂的地区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语言片(又成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语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等。
遗产保护
本土话是文化的活化石。因为本土话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在必要时写进课本,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本土话的学习和传播,也未尝不可。
民俗专家牛国栋先生则认为,推广普通话可能会对本土话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本土话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
著名学家、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钱曾怡教授极为肯定地认为,本土话是不可能消失的。她表示,将几亿人口都统一到以普通话作为语言工具是不可能的。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仅仅是推广一种交际工具,而不是要其取代本土话成为语言。
意义
1.本土话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2.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等。
3.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
4.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而尊重个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
5.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本土话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6.某种程度上来说,本土话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本土话是一种社会现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10:09
目录
概述
综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