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称帝大顺的张献忠剿四川,野史时载四川平原“流血漂杵,骨山血海”,“千里无烟,空如大漠”,在随后四年间
张献忠屠杀川西平原良民的暴行逐渐向丘林地带延伸。向西屠杀了大邑县丛林深处开化寺的两万僧尼,向南杀开了乐山、峨眉、洪雅的通道,就在向西南屠杀的罪恶进程中,又踏平了夹江、土门。当张献忠的部队杀到青衣江边的时候,发现南安(今木城镇)筑木围城、森严壁垒、隔江对持。张献忠的部队围城数月,久攻不下,只得匆匆撤兵。两千多木城的镇民靠他们团结和勇气抵挡住两万余人的部队,在大顺戡乱时期,张献忠的部队始终不得入城。木城的光荣历史就这样被载入史册。
庞蕴:唐代,字道玄,唐代衡阳人,后住襄阳,一生洁身修行,世号为庞居士。曾到江西拜见马祖问禅,马祖说:“等你吸尽三江水后,再来问。”于是庞居士大彻大悟。后夫妇入蜀,“隐于邑之川溪口洞中”(即指庞坡洞)。后来一家仙逝,传说以前庞坡洞内有僧人所镌刻的庞蕴及其女儿庞灵照的的像(张凤羾《庞坡洞记》载)。
庞德公:汉代,姓庞名德,东汉南郡襄阳(在今湖北省)人,居住在襄阳县岘山以南。时任荆州刺史的刘表多次举荐他做官,都不答应,于是就亲自上门去迎候他。庞德公正好在田里耕作,其妻则正往田间送饭,夫妻俩相敬如宾。刘表问:“先生不肯接受官禄,今后用什么传给子孙呢。”庞公答:“别人都把危险传给他们,而我却唯独把平安传给他们。”后来到建安年中期,庞德公携妻子隐入鹿门山中,因采药而不返,后隐于夹江庞坡洞。庞德公的儿子叫庞焕,在泰康年间任牂牁(音“赃科”,古郡名)太守。他的侄子名庞统,字士元,就是刘备的军师,随刘备入川,后死于乱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