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圣约瑟》是法国画家
乔治·德·拉·图尔于1632年至1634年创作的一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作内容
年幼的耶稣幼嫩细腻的肢体白里透红,他的头上没有神所特有的光环或其他任何外表装饰物,他举着一支蜡烛,这支蜡烛是画面上惟一的光源。而身材魁梧伟岸的木工是圣父圣约瑟,他正弯着腰,大手紧握着工具,肌肉突起,汗珠在手臂和额头上闪着光,显示他正在努力地工作着。
创作背景
从17世纪中叶起,反宗教改革之火在欧洲燃起,反宗教改革的人特别崇拜圣约瑟。而乔治·德·拉·图尔可能对圣方济会交往密切,再加上他有表现日常生活情景的兴趣,以及他作为圣教徒对圣约瑟、童年的耶稣和十字架的特殊情感的缘故,是该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艺术鉴赏
人物形象
画面背景是漆黑的夜色,唯一的光源便是耶稣手中的蜡烛,整个画面笼罩在棕色的烛光之下,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画中的圣约瑟和耶稣完全没有神性,圣约瑟分明是一个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的木匠,而耶稣看上去也只是一个农家子弟。
木匠圣约瑟的形象十分高大,有顶天立地之感,他躬下身子,正在给一块木桩钻孔,在一个耶稣秉烛照耀之下,老木匠的头部刻画得很好。显然,他的岁数已很高了,还在干着这种力不从心的体力活。
年幼的耶稣头上没有神所特有的光环或其他任何外表装饰物,他举着一支蜡烛,这支蜡烛是画面上惟一的光源,就像耶稣是世界上惟一的神灵之光的光源一样。耶稣幼嫩细腻的肢体白里透红,就像一股从体内向外自然放射的光芒样,乔治·德·拉·图尔只有在画神的时候,才会使用这种技法。木匠正在加工的那块木头,在这里象征十字架。
主题精神
乔治·德·拉·图尔在处理烛光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时,独具匠心,实现了一种艺术的真实。看耶稣举起的那只手,是一只被烛光穿透的手,那么真实。再看约瑟低下去的脸和耶稣扬起来的脸,对比之下,没有半点虚假。这烛光不是僵硬的光,也不是画家用来装饰画面的光,而是一片极具穿透力的艺术之光,也是画家的精神之光。
造型结构
该画作的严谨的造型结构,仅仅是靠烛光的奇特效果来体现的,烛光照见了画上所有的细节,色调被一种棕色统一了 ,乔治·德·拉·图尔没有表现琐碎的细节,背景十分简练。
名家点评
日本导演、编剧、制作人
高畑勋:此画从构图到表现皆堪称完美,画风十分写实。如果是看不出笔触的大尺寸黑白印刷品,确实就像有人评论的那样,会令观者错觉是一张写真。烛光映照下,孩童的面容自内而外散发着光亮,以至于微妙的阴影也在复制的过程中变得无迹可寻。此外,把手覆在烛火上时,会看到血肉被映得透明起来,这份幼年时代的惊讶与魅惑,也重现于画面之中。这个孩子就是耶稣,老人则是他的父亲约瑟。不管观者对此是否了解,这幅画的深刻魅力都不会减损分毫。它与17世纪荷兰用来装饰室内的圣家族像、伦勃朗创作的温馨动人的《圣母子的日常》,带给人们的观感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它看似诱人的会心微笑,仿佛深沉地诉说着什么。
后世影响
衍生作品
1993年,摩纳哥发行了《木匠圣约瑟》邮票,邮票的整体图案即乔治·德·拉·图尔创作的《木匠圣约瑟》。
重要展览
1954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战后首次大规模的“法兰西美术展”,《木匠圣约瑟》在其中展出。
2014年4月11日至2014年6月15日,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博物馆联合会联合主办了“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木匠圣约瑟》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乔治·德·拉·图尔(1593年—1652年),法国巴格克风格画家。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沉寂之后,直至20世纪,他的17世纪法国绘画大师的地位才得到确认。他的宗教画里经常反映出朴素宁静的世俗生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他将宗教感情和世俗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探索用单烛光营造出的光影效果。他创作的大多数宗教场景都有烛光,明暗对比极强,人物呈几何图形,使画面溢散出一种温暖宁静的神圣气氛。他的作品沉着、深沉,带有神秘色彩。乔治·德·拉·图尔于1652年1月30日在法国吕内维尔去世,他和他的家人被一场流行瘟疫夺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