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第
兴宁市特色古民居
朝阳第,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刁田村上塘背,分布面积约4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82.1米,进深29.6米,建筑占地面积2430平方米。朝阳第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系陈氏十六世祖健堂兴建。
历史沿革
朝阳第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系陈氏十六世祖健堂兴建。
建筑格局
朝阳第坐西向东,为三堂四横四角围屋,门前有禾坪和水塘,分布面积约4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82.1米,进深29.6米,建筑占地面积2430平方米。围屋有19个厅,57间房,16个天井,禾坪两边各有一处斗门,大门前和上中下厅共有10根石柱,梁上有刻花,中厅存有木屏风,中厅和大门前的梁下都有一对木刻麒麟和一对木刻龙。围屋外墙为三合土夯墙,内墙1.5米以下是三合土夯墙,上部为土砖、木、瓦构筑,硬山顶。
历史文化
朝阳第堂号:颖川堂。堂联:颍川世德;妫水家声。
后裔人才
朝阳第出过多名教授,较早的有陈子明陈汉标,均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后有陈道文,美国北卡莱纳州立大学教授。
所谓围龙屋,“龙”指的是屋后山峦的走势,“围”指的是半圆形的屋子。客家人建屋大都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选择以山脉来势雄健,山麓结基平坦、宽敞,周围绿水回环的地方,此被视为“风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体呈半圆形,前低后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圆池塘与半圆围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圆”;而在这中间,一般建有方形堂横屋,为“地方”,二者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保护措施
2009年8月10日,朝阳第被兴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兴宁市特色古民居”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朝阳第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刁田村上塘背。
自驾前往朝阳第:从兴宁站出发,路程大约30千米,约需45分钟。从石马镇城区出发,路程大约1.1千米,时间约需2分钟。
参考资料
兴宁市政府网.兴宁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4: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