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chao tian men),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古城门之一,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古城门,为古代重庆交通枢纽和重要埠口。
命名
关于朝天门何时得名,传说颇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南宋时期,从临安(今杭州)来的钦差自长江经过该城门传来圣旨,地方官员都要出城门迎候,而地方官进京上朝、文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商人进京经商也都是从此门出发,古时候皇帝为“天子”,故这座城门得名“朝天门”,意为朝向天子的门。
但据《明太祖实录·卷66》(洪武四年六月)中记载,朱元璋派汤和等人进攻占据重庆的明玉珍时,曾“兵驻朝天门外”,由此推测在戴鼎筑城以前,朝天门就已经存在,故也有人认为朝天门是元朝命名的,但暂时没有任何考古发现或史料作支撑。
历史沿革
筑城命名
战国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秦军统帅张仪在古巴国国都江州(今重庆)筑城,作为镇守的据点,两年后秦设置巴郡,以江州城为首府,这是文献记载最早的江州筑城,虽有城必有城门,但其名称已失考。
蜀汉时期,江州因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其地位更加重要,刘备取得益州政权后,立即在江州东北的巴子梁设置阳关,任命费观为巴郡太守,领江州都督,作为重兵屯守之地。建兴四年(公元226年),江州都护李严开始大举修筑重庆城,规模达到了明清时期重庆城的大小,因此在史料中,它又被人们称为“大城”,其城圈周长16里(约今8千米),城内共有“苍龙”“白虎”两座城门,其中朝天门就在“苍龙门”的位置,应是李严大城的苍龙门所在。到南宋晚期,蒙古贵族军队大兵压境,为巩固南宋西线防区,加强重庆防务,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彭大雅在重庆高垒深墙,基本形成重庆古城墙格局。
明初,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在宋末旧城址的基础上砌筑石城,确立了明清重庆城的范围,因他信奉道教,讲求风水,取九宫八卦之象,设立了十七座城门,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命名为“朝天门”,作为迎接皇帝圣旨的地方,于是民谚云:“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此“朝天门”高八九米,有内外两座城门和城楼,城墙围合成半圆形。
水运变迁
明末,朝天门设立了水马驿,到了清代又新设朝天门陆驿,重庆府城仍筑有城墙,并筑有包括朝天门在内9座城门,朝天门片区包括街道有朝天顺城街、一门洞街、二门洞街、三门洞街、接圣街、草鞋街、马王唐街、三元庙街、凉水井、半边街等,城门有二门洞、三门洞三重,城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此门主要为水运枢纽,不仅有城门和城楼,两侧还建有码头和梯步,其中码头建于嘉陵江边,城门建于长江岸上,除地面建筑外,还有位于渝中半岛前缘的朝天嘴,不过早期该地多为官家用地,因此朝天门码头是不准民船停靠的,后取消了该禁令,但最大、最好的码头仍是留给官船使用。晚清时期,重庆水运贸易发达,到岸商品或贩自剑南川西蕃藏之地,或运自滇、黔、秦、楚、吴、越、闽、豫、两粤之间,长江流域乃至陕、豫、闽、粤都以重庆为“换船总运之所”,朝天门成为了“长江上游第一大码头”。
1890年3月,中英两国签订了《烟台条约续增专约》,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与各通商口岸无异”且“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用华船,或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至此,英国正式取得了重庆开埠的条约权利。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成立,海关初设于朝天门附近的粮帮公所,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英、法、日、美、德等国陆续来渝设立领事馆,通商、传教、游历者日渐增多。1898年3月9日清晨,英国人立德乐驾驶“利川”号蒸汽轮船出现在了朝天门码头,这是第一艘开进重庆的轮船。
拆除损毁
1927年,重庆商埠督办公署为扩大城市规模,解决街道狭窄和交通拥挤问题,开始进行近代市政建设,扩建码头和拓宽道路,城墙、门楼、房屋等旧建筑被成批拆除,包含朝天门亦在拆除之列。
1927至1929年,中区和南区两条干道完成,上下半城的马路接上了中区干道和南区干道,朝天门就位于上下半城道路交会点。
1944年7月,茅以升主持设计了朝天门望龙门缆车,缆车于1945年4月竣工,同年5月16日通车运行,很多重庆市民都挤到这里乘坐缆车。
1949年9月2日,一场火灾使朝天门周边区域被毁,港区2千米区域化为一片废墟,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新建客运码头,朝天门恢复了生机,却只是一个地名,不见地标建筑。
重建发展
1991年,有37万平方米,15000多个摊位的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正式开业,不仅辐射重庆地区,还吸引了周边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商家,日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以上,在满足重庆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8年,随着旧城改造的紧锣密鼓,朝天门片区改造提上议事日程。经过数年建设,原先的坡地向后延伸扩展,建成了一个平坝广场,在广场的下方象征性建起一个城门洞,正反两面都镌刻“朝天门”三个字,但由于过于矮小,又是混凝土结构,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大失所望,意见和建议不断反馈到有关部门。
2005年9月18日,不与重庆任何干线公路直接相连的朝天门广场成为重庆市“零公里”标志点,也是重庆市中心点的象征。
2008年,整体改造朝天门地区的设想被提出,预算达100亿元,市规划局对朝天门的定位是“重庆形象标志与象征”。2012年8月30日,朝天门片区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2015~2016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西水门至朝天门段城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现存城墙有单独明代城墙,单独清代城墙,宋、明两期城墙叠压,明、清两期城墙叠压,宋、明、清三期城墙叠压等多种。2019年9月,来福士广场在朝天门落成。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朝天门地处重庆半岛的东南尖端,位于重庆市中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地势中高,襟带两江、壁垒三面,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人行石阶沿山而上,低水位沙嘴海拔为160米,是市区最低海拔处。
水文
朝天门左侧是嘉陵江,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右侧是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因声势浩荡、一泻千里,被称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最后注入东海,两江在朝天门前交汇,形成“夹马水”景观。
建筑格局
朝天门作为渝中半岛的地标性建筑,扮演着城市门户的角色,在统领重庆两江四岸的城市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广场依江而建,合理利用地势高差形成了船型退台式空间,而来福士广场建于朝天门码头上,与朝天门广场连为一体,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
重要景点
朝天门码头
朝天门码头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
朝天门广场
来福士广场
来福士广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接圣街8号,于2019年9月6日正式开业,是全球体量最大、最复杂的项目之一,为国际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设计,由8栋塔楼、底部裙楼及横跨天际的空中“水晶连廊”组成,整个建筑涵盖了高端住宅、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服务公寓和水晶连廊六大核心业态,其北侧塔楼曲线造型像远航的风帆,设计理念源于重庆的航运文化,有着“朝天扬帆”寓意,其中一栋为350米,为重庆市第一高楼,塔楼上有着长300米、位于250米高空、横跨四座塔楼,被誉为世界最高“横向摩天楼”的空中水晶连廊,身处廊桥内能够看到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胜景。
朝天门大桥
朝天门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朝天门前,全长4.88千米,分为主桥、南北引桥、江北桥头立交、弹子石立交和黄桷湾立交以及引道等几大部分,主桥跨径552米,为双层公轨两用桥,上层为双向6车道,下层是双向轻轨轨道,是世界第一大跨径拱桥,因面向朝天门且横跨长江而得名,于2004年12月开工,2009年5月建成,共使用了四个14500吨的球形支座,近5万吨的钢材,为世界上承载力最大的球型支座,经受住了“四川汶川地震”,享有“山城长江门户第一桥”的美誉,于2019年被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为“改革开放40年百项经典工程”。
朝天门灵石
朝天门灵石又名丰年碑、雍熙碑、义熙碑,是朝天门两江交汇处沙嘴下嘉陵江口的一片磐石,长约200米,因石上有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题刻《灵石社日记》,故被后世称为“灵石”,石上有题刻内容十多段,记录了从东汉建武年至清乾隆十九年间17个年份的枯水位,除水文资料,还记载了古代战争。相传灵石非常灵验,只要见了天光,当年就会丰收。关于灵石出水水位线的记载古代并无,只记载了灵石出水年份,最后一次有记录的出水时间是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因此在2003年、2007年重庆文博考古工作者数次在沙嘴寻找“灵石”,但都并未找到有文字的石头,推测“灵石”文字已在朝天门水运中磨损殆尽。
时令景观
每到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相交于朝天门,就形成了分割水面的景观,俗称“夹马水”。
古“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灯”,历来被人称颂,是山城夜景之一。在朝天门码头两江(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夹马水”,纵横冲击回旋形似“巴”字;又在龙门浩石梁急流处,江水流势象“水”字。尤在洪峰后的退水时节,登上慈云寺高处瞭望,“巴水”字样更为显目,故有“字水”之称。清光绪十年(1884年),有一石工匠师崔兴发,将原重庆府书院(后为川东师范学堂)山长(校长)徐琴舫书写的“字水”二字刻于慈云寺旁石壁上,字大三米多,笔力苍劲挺拔,现尚基本完好。崔匠师还在“字水”之间刻有“生成岷江势,河分大小流。朝天巴字水,嘉陵对渝洲”诗句,至今还依稀可见。在“字水”岩璧下面,江水回环,形似堰塘静水。古人曾有诗咏:“万家灯影一江连,巴字光流不夜天。谁种榆河星历历?金波银浪共澄鲜。”实为“宵灯”美景的写照。
开发与保护
朝天门作为重庆的标志和地理名称,随着重庆市政府展开的旧城改造,其面貌也在快速蜕变,后建成的”来福士广场“因削弱了“朝天门”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故在2017年12月,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意在保护好朝天门区域的历史文化。
2020年5月,重庆公布了《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实施方案》,聚力打造朝天门片区,朝天门城门将被塑造成“人文之门”“开放之门”,“重庆朝天门广场”题字、“零公里”地标、朝天门缆车等历史遗存将被保护,而朝天门广场的下部建筑空间将建设成重庆航运博物馆。
相关文化
美食文化
旧时重庆美食都集中在朝天门,著名小吃有着十二相、杂碎汤等,今朝天门代表美食是火锅。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为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由于巴蜀素有用辣椒、花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后发展为小商贩挑担沿街叫卖,成为重庆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2013年12月,朝天门与重庆火锅被选入“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金融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金融机构迁往重庆,其中渝中区的小什字、打铜街、道门口一带称为“中国金融界大亨聚集之地”,曾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据交通银行总管理处《金融市场论》统计,直到1943年底,有59家政府银行在渝机构、75家商业银行、34家钱庄和银号,它们主要集中在渝中半岛下半城陕西路、打铜街、道门口和朝天门一带,主要金融机构旧址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美丰银行及川康平民商业银行等,以欧式建筑保存了下来。这一段历史,促成了重庆及西部地区金融制度的建立,推动着重庆金融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发展。
商业文化
朝天门自古就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和物资集散地,由于天然的水陆交通便利条件,兴起了重庆最早的市场经济。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朝天门附近的新华路形成了一条小商品街,摆摊的均是个体户。到1996年,朝天门市场的年交易额近40亿元,到2001年交易额达到了80.06亿元,从1988年开始,朝天门批发市场利用原有仓库改建为批发市场,于1991年正式开业,迅速成为了重庆的新地标,截至2006年,市场交易额达20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交易市场。至20世纪90年代,是朝天门最为繁荣的时期,被称作“淘金时代”,催生了重庆特有的“棒棒军”队伍,现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去打卡与购物。
文物遗存
2015~2016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西水门至朝天门段城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存有单独明代城墙,单独清代城墙,宋、明两期城墙叠压,明、清两期城墙叠压,宋、明、清三期城墙叠压等多种,遗物多出土于明代城墙夯土层、宋(元)建筑废弃堆积层及城墙顶部清至民国时期遗迹垫土层,此外还发现了一批阶梯道路、排水设施、作坊建筑、水井、采石场及生活聚落房址等,出土了铜盘(宋)、建筑饰件(宋)、戗兽(宋)等文物,以南宋、北宋遗存最为丰富。
传说
在重庆朝天门对面南岸涂山脚下,有块礁石伸入长江之中,相传这是大禹来到江州结婚后,为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子涂山氏念夫心切,每日坐在长江边上呼唤丈夫归来,最后化为一巨石,故重庆老百姓称之为“呼归石”,因重庆话中呼和夫同音,所以又称为“夫归石”。呼归石长120米、宽80米、顶高167米,与江北沙嘴、朝天门河嘴形成对峙之态,其下面是一道石梁,上游紧连一片400米的礁石群,伸入江中150米,因此约束了航槽,影响了水流态,已于2008年2月18日被爆破清除,后在南滨大禹广场上重塑了“夫归石”雕塑。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挑夫在从外地回重庆的途中,碰见了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委托他,送一封信给朝天门外的金竹寺,可挑夫回来跑遍了重庆城都没找到这个金竹寺。有天晚上,他在江边碰到了一个打着“金竹寺”灯笼的小和尚,在小和尚带领下,他们顺着朝天门边的一条梯坎走到了长江的江底,终于找到了金竹寺。于是,他把信交给了方丈,方丈就割了一截竹子送给他作为纪念,结果挑夫回来一看,这截竹子居然变成了一根黄金。”而金竹寺就在朝天门外两江汇合的嘉陵江江口,是一块礁石,在《长江引航航道图》中就标注了这块礁石叫金竹寺。
诗词
重要事件
重大事件
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决定拆除部分老城门城墙,根据何智亚《老城》一书记载,1927年2月,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决定拆除朝天门城门和左右城墙各一段,以修整朝天门码头和嘉陵码头,于1927年3月16日拍摄了朝天门城门最后的照片。直到20世纪90年代,朝天门老城墙仍旧有部分城墙,在1998年修建朝天门广场后,城墙全部消失,延续上千年的朝天门地形地貌彻底改变。
1949年9月2日,朝天门一带燃起了一场大火,由于朝天们城里城外都是穷人居住区,几乎都是低矮的木房与烂棚户,大火从2日下午4时蔓延卷过一条又一条街巷,直至3日上午10时才被扑灭,这场大火导致了9601户受灾、受灾民众42295人、死亡2109人以及大量其他物资,朝天门周边区域被毁,朝天门城门也仅剩下城基墙垣。直到1949年以后,朝天门作为港口,新修了公路、仓库、客运站大楼、海员俱乐部、运输电影院、搬运工人大厦等。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将首都由南京迁往重庆,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后,不管是人员还是大型设备,几乎都是通过长江水道运到重庆,其第一站就是朝天门码头,在宜昌大撤退中,近10万吨战略物资,3万多难民从宜昌沿着长江而上,在600千米外的朝天门码头登陆,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后来,川军出川抗日,大批热线男儿也是从朝天门出发,奔赴抗日第一线。
随着来福士广场在朝天门的建成,众多当地重庆人也对其有越来越多的争议,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们表示对于来福士在朝天门强势崛起,担心朝天门原本具有符号与价值会慢慢湮灭,随着2015年6月前后,朝天门来福士工地施工时挖出一段古城墙,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发出倡议书,呼吁要对挖出的重庆古城墙进行充分的保护,但最终得到的保护不到100米。后来福士广场落成,在第十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中被评为“丑陋建筑”。
重要荣誉
价值意义
历史意义
朝天门承载了重庆的发展记忆,已融汇了历史、文化、文物、景观、地标等重点元素为一体,成为了重庆人永久的精神内核,既是重庆过往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和文明见证,也是重庆寻根乡愁的重要文化景观和历史坐标。
考古意义
修建朝天门城墙遗址的“金城汤池、城堤一体”筑城理念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是古代南方山水城市营造设计的典型代表,对于重庆地方史、宋蒙战争史、中国城市史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革命意义
朝天门是无数人投身民主革命的起点,在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大祸迫在眉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人们奔走呼号,此时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已有派遣青年出洋留学之举,四川遂仿效之为,重庆青年邹容、陈崇功、胡景伊、龚秉权等人渡海赴日,与孙中山的同盟会建立了最初的联系,他们乘坐江轮出发,朝天门是解缆之地,1920年代陈毅、聂荣臻也是从这里走出夔门。
朝天门也是接纳抗战豪杰的站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来渝,共襄抗敌盛举,更有外省民众扶老携幼前来重庆,他们中的许多人下船之地都在朝天门。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票价信息
门票免费。
交通方式
朝天门已成为了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起点站,乘坐轨道1号线至朝天门站下车即可达到。
乘坐181路、382路、503路、871路可达到朝天门公交枢纽站,线路走向覆盖了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北碚区、南岸区、九龙坡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