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
除去铁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
有色金属,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指除铁(有时也除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可分为重金属(如铜、铅、锌)、轻金属(如铝、镁)、贵金属(如金、银、铂)及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性质
有色金属是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中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这64种有色金属包括:铝 、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
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电阻比纯金属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锆合金等。
由于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时也将它们从有色金属中划分出来,单独成为一类。而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并列,成为金属的三大类别。
分类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有色金属分为5类
轻金属
密度小于4500千克/立方米(0.53~4.5 g/cm3),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
重金属
密度大于4500千克/立方米(4.5 g/cm3),包括铜、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
贵金属
价格比一般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化学性质稳定,包括金、银、铂、铱、锇、钯、铑、钌。
稀有金属
其中又分为稀有轻金属,包括锂、铍、铷、铯;稀有难熔金属,包括钛、锆、钼、钨、铪、钒、铌、钽、铼;稀有分散金属,包括镓、铟、锗、铊;稀土金属,包括钪、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天然放射性金属,包括钋、 钫、 镭、锕、钍、镤、铀、镎、钚。
半金属
性质价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包括硅、硒、砷、硼、碲。
发展应用
进入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许多新的有色金属元素的发现。上述的64种有色金属除在17世纪前已被认识应用的 8种外,在18世纪共发现13种。19世纪发现39种,进入20世纪,又发现4种。
在生物医学领域,有色金属基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光热转换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对于介入类耗材而言,钛、镁、钽、锌等有色金属符合骨修复和血管重塑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被大量使用。而在癌症的诊疗中,有色金属基纳米材料也通过大量的体内外实验表明其应用价值。除此之外,金属络合物药品和传感器基底探针是有色金属的另外两大应用领域,特别是数以千万的有机物配体的存在,使得金属有机框架和金属配合物更值得人们期待。
在电厂设备中,有色金属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有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等。铝合金常用于制作热交换器、管子、容器、売体及铆钉等;铜合金更适合用于制作一些耐腐蚀零件,如涡轮、轴瓦、轴套等;钛合金在火电厂中更适合执着凝汽管、汽轮机长叶片等设备。
在交通领域,铝、锌、镁等有色金属最突出的特性便是密度较小,是新能源汽车制造车身外壳与其他零件的最佳材料,能够有效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铝和钛等有色金属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轻量化的材料是飞机、火箭、卫星等空天器重量减轻的关键,同时也为航空器的安全和节能提供了重要支持。镍、铜、铅都是密度较大的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其主要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与充电桩中。如镍、铅金属可用于制造镍氢电池、铅酸蓄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后者是新能源汽车中的主流电池类型。
在建筑领域,有色金属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如铜制品、铝合金门窗、铜材质墙板和金属屋面等。有色金属的利用使得建筑更加美观、安全、耐久和节能。
在电子学领域,有色金属材料在芯片工艺的演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先进制程的尺寸不断缩小的过程中,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在实现小线宽、低电阻率、高黏附性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进入21世纪后,芯片材料共增加了约40余种元素,其中约90%都是贵金属和过渡金属材料。镓、锗在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镓被称为“半导体工业新粮食”,被广泛应用于光伏、磁性材料、医疗、化工特别是无线通讯、LED等领域。
近年来,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成为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
作用地位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例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原子能、电视、通讯、雷达、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所需的构件或部件大都是由有色金属中的轻金属和稀有金属制成的;此外,没有镍、钴、钨、钼、钒、铌等有色金属也就没有合金钢的生产。有色金属在某些用途(如电力工业等)上,使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增加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
当今有色金属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性战略资源。作为有色金属生产第一大国,我国在有色金属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复杂低品位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行业形势
形势一:全球经济缓慢回暖,但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依旧疲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3.7%,美国可能达到2.5%,总体上缓慢回暖,但要充分估计后危机时代调整的深度和广度。2014年以来,国际主要投行和国内权威机构普遍认为,2014年铜、铝价格仍将下跌,锌、锡价格底部支撑虽已形成,但大幅攀升动力依然不足。同时,国际经济对中国的带动作用减小,自2011年起,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开始低于GDP占全球的比重,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
形势二:深化改革将带来长期红利,但短期不可避免出现阵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500多家企业的调查表明,产能过剩仍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2013年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2%,68%的企业认为消化过剩产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同时,当前推进电解铝直购电仍有困难,铝结构车辆支持政策尚未出台,铝价与企业生产成本严重倒挂,特别是一批高成本电解铝企业面临人员、债务、土地、设备等一系列问题,使化解产能过剩任务愈加艰巨。
形势三:融资环境总体改善,但短期金融风险上升。
2013年以来,利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措施,长期看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短期来看,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可能上升。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处于正常区间,但先行指数自2012年10月以来持续回落,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此外,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平台、制造业负债等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也可能影响有色企业的融资,提高资金成本,对此需要有足够认识。
形势四:有色金属长期需求保持增长,但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许多国家高速铁路、电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将迎来高峰,这些都将使得有色金属需求保持增长。但从有色金属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据统计,2014年1~2月,协会重点联系的51家企业实现利润比2013年同期下降57.6%,亏损面达到43.1%。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1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这是有色行业多年不曾出现过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还没有找到突破口,在新产品研发、应用拓展领域还比较薄弱。
形势五:国际环境总体上持续改善,但短期内制约因素复杂。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国际关系调整总体上有利,在提高国外资源保障能力,引进研发、品牌等高水平生产要素方面空间扩大。但国际利益格局调整十分复杂,贸易保护主义、资源民族主义倾向抬头,影响行业发展。例如,WTO做出美欧日诉我国钨、钼、稀土出口管理措施案终裁,将对我们优势稀有金属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我国境外投资成本不断上升,几乎所有项目建设资金均超概算,有的项目甚至超过概算数倍,也加大了走出去的风险。
开采及生产
有色金属工业包括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等部门。矿石中有色金属含量一般都较低,为了得到1吨有色金属,往往要开采成百吨以至万吨以上的矿石。因此矿山是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础。有色金属矿石中常是多种金属共生,因此必须合理提取和回收有用组分,做好综合利用,以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许多种稀有金属、贵金属以及硫酸等化工产品,都是在处理有色金属矿石或中间产品以及矿渣、烟尘的过程中回收得到的。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通常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其中含有多种有用组分,有时含有有毒物质,一些有色金属也具有毒性。因此,在生产有色金属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与钢铁的生产相比,一般说来,有色金属生产需要的能量是比较多的。据统计,如从矿石生产每吨钢能耗以100计,镁为 1127,铝为767,镍为455,铜为352,锌为206。因此,在有色金属工业中,降低能耗问题非常突出。在有色金属的开采、选矿、冶炼、加工及再生回收过程中,有多种提取方法可资选用。就冶炼过程而言,通常分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火法冶金一般具有处理精矿能力大,能够利用硫化矿中硫的燃烧热,可以经济地回收贵金属、稀有金属等优点,但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湿法冶金常用于处理多金属矿、低品位矿和难选矿。电冶金则适用于铝、镁、钠等活性较大的金属的生产。这些方法要针对所处理的矿物组成选择使用或组合使用。为了强化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过程,发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如高压浸取、流态化焙烧、有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金属热还原、区域熔炼、真空冶金、喷射冶金、等离子冶金、氯化冶金以及连续铸轧、等静压加工、扩散焊接、超塑成型等,大大丰富了冶金学的理论和工艺,不断推动了有色金属生产的发展。
有色金属大多是加工成材后使用,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生产性能良好、物美价廉的有色金属材料以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有色金属材料在数量、品种、质量及成本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提供更好性能的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对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组织结构、晶体状态、加工状态、表面与尺寸精度以及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说来,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正向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工艺、装备、控制技术与成品检测技术。一些新材料,如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超导材料,新技术如粉末冶金、表面处理等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
产量分析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近30年来发展迅速,产量连年来居世界首位,有色金属科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国防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有色金属资源短缺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探明的优质矿产资源接近枯竭,不仅使我国面临有色金属材料总量供应严重短缺的危机,而且因为“难探、难采、难选、难冶”的复杂低品位矿石资源或二次资源逐步成为主体原料后,对传统的地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加工、环境等科学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资源的低质化将会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及相关产业面临生存竞争的危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适应我国资源特点的新理论、新技术。系统完整、水平领先和相互融合的有色金属技术科技,对于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效、低碳、无污染、综合利用有色金属资源,确保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2022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据初步统计,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6774.3万吨,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产量1106.3万吨,比上年增长4.5%;原铝产量4021.4万吨,比上年增长4.5%;工业硅产量约为335万吨,同比增长24%左右。
截止2023年9月,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1—9月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7.8%;9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642万吨,同比增长7.3%;1—9月累计产量为550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8%。其中电解铝9月份产量为358万吨,同比增长5.3%;1—9月电解铝产量为3081万吨,累计同比增长3.3%。
资源状况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的一个特点是复合矿多,而且有的品位较低,不但多种有色金属常共生在一起,而且有些铁矿中也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属,如攀枝花铁矿中含有大量的钒、钛;包头铁矿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和铌,因此研究适合中国资源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逐步建立适合中国情况的有色金属材料体系是今后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品种比较齐全。钨和稀土等7种金属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铅、镍、汞、钼、铌5种金属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在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十分落后,无论矿山或工厂,其设备规模都很小,只能生产金、银、锡、锑、铜、铅、锌、汞等,许多有色金属都不能生产。自1949年以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从常用有色金属到稀有金属,品种比较齐全,工艺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中国各种有色金属的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工厂都具有相当规模,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在进行有色金属新矿山、工厂建设的同时,还面临现有矿山、工厂的技术改造任务,以充分发挥中国有色金属资源优势,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会对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为了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对有色金属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全面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环保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针对技术落后的有色金属企业,引导其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为了落实企业社会责任,需建立健全的环境税制度,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推动企业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全面考虑生态效益转变。同时加强环保、工业、发改委等部门之间的协商配合,形成合力推动有色金属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铜的生产为例,需推动有色金属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引进高效冶炼技术、废气治理技术及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氧化冶炼技术降低能源损耗,减少硫化物排放。由政府牵头,督促相关企业利用铜矿石综合生产技术,围绕提高回收率、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三个环节优化生产流程。比如,可开发高效选矿、浮选和冶炼技术,实现铜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铜金属生产中,需加强铜冶炼废渣、废水和废气等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以利用废渣进行资源回收,提取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同时通过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将废水排放控制在规定的环保标准内。为了提升铜金属生产效益,需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冶炼设备,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引入自动化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优化能源利用率,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浪费。在技术优化、监督管理的引导下,实现铜供应链的绿色转型,从采购、生产、运输到销售环节,强调环境保护要求,并鼓励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期刊
《有色金属》期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内容涉及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黄金、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冶炼、加工、材料及设备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有色金属、黄金、地质矿产、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大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和个人。现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参考资料
重金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13:52
目录
概述
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