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源说
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的学说
有生源说(panspermia)是指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提出的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的学说。当时英国卓越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认为外星细菌可搭乘彗星或者流星,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微生物可嵌入灰尘微粒中穿过星系,它们通过轻微的恒星放射线压力从一个行星系统运行至另一个行星系统。虽然许多天体生物学家表示相同的放射线辐射是对脆弱的微生物宣判“死刑”,但是仍有研究指出,尽管周围有很高水平的宇宙射线,但是这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很容易在穿越太空的长途旅行中幸存下来 。
科学研究
根据图1所示计算结果显示,很久以前来自其他恒星系的岩石碎片坠落到地球上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一理论就是根据这项计算得出的。
研究人员利用电脑程序模拟太阳诞生的星团。他们发现,从太阳系和它的近邻飞出的所有岩石碎片,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十二均被其他行星俘获。在1000万到9000万年间,大约有1百万亿到3千万亿重量超过10公斤的岩石碎片在不同行星间传递。任何到达地球的生物体应该会发现一颗已经被水覆盖,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在太阳系1.35亿岁到5.35亿岁时,诞生太阳的星团慢慢分开。地球在太阳系刚刚2.88亿岁时就拥有了地表水,这为它接收外星微生物做好了准备。
质疑
1、美国加州对外星智能探索学会的天体生物学家罗科-曼西内利(Rocco Mancinelli)说从传统理论上讲,宇宙放射线对微生物构成的伤害将推翻有生源说理论。
2、加拿大赫茨伯格天体物理学会的客座研究员保罗-韦森(Paul Wesson)称,或许并不是这样的,即使这些微生物抵达地球时已死亡,尸体上所携带的生命分子遗传信息也将有助于孕育新的生命形式。这种观点叫做“死尸有生源说(necropanspermia)”,大多数微生物抵达银河系中某个新家时都已处于死亡状态,或许这也是它们重生的开始。
3、另一个被忽视的因素是当有机生物在真空环境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将脱离细胞,并结合成水。这一过程叫做“脱水”,它们并不仅仅是脱去水份干燥,还可以改变蛋白质本性,当这些蛋白质分子分离,然后结合一起,它们便不再具备任何功能性。
3、关键在于多少遗传信息能幸存于此次太空之途。一种有机生物的遗传信息可嵌入其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之中,这些遗传信息可由计算机程序计算进行测量,比如:类似大肠杆菌的微生物,其DNA分子中包含大约600万个遗传信息。
遗传理论
1、随机性化学进程并不能产生足够多的遗传信息构成生命体,甚至一个简单的细胞。在5亿年前,随机性分子堆积仅能产生194个遗传信息。一种可能是地球上的生命体是由生物分子“播种”,即使这些生物分子已死亡,但它们在太空旅行之中仍幸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韦森仍不清楚这些遗传信息如何转移至新的健康存活个体。
2、可以确认无疑的是在我们理解认识中所有版本的有生源说理论都存在着一个缺陷,这个缺陷是关于包含大量遗传信息的微生物如何经历天体物理学方式的送递孕育成为地球生命。微生物细菌是携带所有遗传信息的理想载体,从本质上细菌是遗传物质串,可嵌入蛋白质外壳,或者脂肪中。它们可携带大约10万个遗传信息,同时可以从传统细胞完成独立性进化。具有暗示作用的是,细菌可以从蛋白质微粒中组装自己,而无需其它分子或者特殊遗传信息的援助。
意义
研究表明陨石有生原说很有可能确有其事,如果该机制确实存在,它将预示着宇宙里存在生命。而且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大规模火山爆发、陨星与其他天体相撞,均会导致行星产生的岩石碎片飞入太空。
科学家的研究在这个固体物质被第二行星系捕获后停下来,但是对陨石有生源说而言,这个过程要想完成,它必须登陆一颗适合生命生存的类地行星才行。他们清楚,进行登陆一颗类地行星的可能性的研究是值得的,因为起源于第一行星系的大量固体材料可能被第二行星系捕获到,正等待登陆一颗类地行星。他们的研究并未证实陨石有生原说确实发生过,但它证明这种可能性很大。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尽管这一理论具有很高的推测性。由于我们对于地球生命起源的真实过程了解甚少,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受损核苷酸序列中的遗传信息是否可以充当另一个外星世界的生命模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2 18:39
目录
概述
科学研究
质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