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无相
佛教术语
有心无相是佛教中常用的一句术语,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代的纵横家鬼谷子。“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其意思是说:一个人所表现的外在吉凶相貌、神态,是可以随着这个人的心念转变发生变化的。
出处释义
而这种观点,也被我国古代许多相学家所肯定。如宋初的陈抟在《心相篇》中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斯言虽简,实入伦纲领之妙。”陈抟并据此推出:“未观形貌,先相心田”的学说。
清代的陈钊也在《相理衡真》中讲:“相有更变,心之所向,而相从之以变……”
经典故事
曾有一位原本相貌很不错的雕塑家,但在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丑。他访遍了名医,吃遍了偏方但都无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了一座寺院,在与长老的交谈中,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长老听完笑了笑说:“你这病我能治。但条件是,要为我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雕塑家听了很高兴,连想都没想,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长老的条件。我们知道: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美丽的化身。雕塑家在塑造菩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甚至要模拟她的各种神态。而只有这样,才能将观音塑造的栩栩如生。半年后,雕塑家十分满意地完成了长老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变得比原来更加端庄、漂亮。此时他突然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原来“变丑”的病根,是因他在两年前一直在雕塑大量丑陋的夜叉造成。宋朝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某日到金山寺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得如何?”佛印禅师说: “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甚喜,佛印反问:“你看我又如何?”苏东坡不改喜好嘲弄的本性,随即回答:“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不动怒,只是默不作答。苏东坡窃喜,逢人便道:“我今天赢了。” 而妹妹苏小妹则温婉地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有位女孩总觉得自己不讨男孩子喜欢,因此有一点自卑。 一天,她偶然在商店里看到一支漂亮的发卡,当她戴起它的时候,店里的顾客都说好看。于是她非常高兴地买下发卡,并戴着它去学校。接着,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许多平日里不怎么跟她打招呼的同学,纷纷来跟她接近,更有不少人向她表示好感。突然的变化,使原本死板的她,一下子变得开朗、活泼多了。这个少女把这一连串变化归结于自己戴了奇妙发卡的缘故,打算到店里再买几个其他样式的发卡来试试。于是放学后,她急不可待地跑回那间商店。岂知她才进店门,老板就笑嘻嘻地对她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拿你的发卡。早上我发现它掉在地上时,你已经一溜烟地上学去了。所以我就暂且替你保存了。”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头上根本就没有戴什么神奇的发卡。
美国林肯总统的一个朋友,有次向他推荐某人为阁员。林肯却没有用他。推荐的朋友问林肯何以不用此人,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哦?可是,这太严厉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脸孔负责呀!”“不,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
内在含义
相貌是表情的凝固。一个人的相貌、神态,与他所处的环境、心情是分不开的。
德国自然科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神态甚至是不由自主地与内心活动相伴相随,它是由于经常的重复逐渐成为的固定面容。”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秀美敏捷的外表是岁月刻画的结果,由于脸部无数次飞快地收缩舒展,便表现出性格的特征”。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讲:“由于不同的人会频繁使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结果会使某部分肌肉发育增强。而脸部的一些纹路正是因为肌肉力惯性的收缩,才会变得更加明显。”
相由心生,相由心变。
假如说一个人在当前已经有了凶恶的面孔,可是,他在今后经常能发起慈悲之心,相信他那凶相在不久就会转变成吉相;
反过来讲,即使有些人在如今还是满脸福相,但他不知行善积德,并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么他的福相也会在不久消失。
所以说,我们如要想拥有一个较好的相貌,那么你在平时就要注意修心养性、多做善事。
另外,在生活中还要有一个平和、愉快的心态。即使我们原本长的并不十分漂亮,但叫别人看见也很舒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0 14:28
目录
概述
出处释义
经典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