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无实
汉语成语
有名无实(拼音:yǒu míng wú sh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八》。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有名无实”。
成语典故
有一天,晋国大夫叔向去看望老朋友韩宣子。韩宜子的官职很高,家里却很贫困,他正为自己的贫困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韩宣子听了有点儿不高兴,说:“我空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与之相称的财产。因为我没有什么钱财,所以难以跟卿大夫们交往,眼下我正为这件事发愁,你却来向我道贺,这究竟是为什么?
叔向说:“你问我为什么向你祝贺,我们不妨先看看栾武子祖孙三代。栾武子没有什么财富,可是他却能传播美德,遵循法度。诸侯们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他的名声传到诸侯各国,使得晋国得以安定。他的儿子桓子骄傲自大,贪得无厌,暂侈无度,胡作非为,本应遭受大难,却靠着父亲的余荫得以幸免。他的孙子怀子,学习祖父的德行,本来可以消灾,可是受到父亲的连累,没法在晋国待下去,只得逃往楚国。我们再看看郤昭子。他总算是富有了,他的财产有国家的一半,他家奴仆的人数有三军的一半。他靠着自己的富有,过着奢侈的生活,最后却陈尸朝堂,全家族的人都被杀尽了。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你也能够继承他的品行,如果不为自己的品行有缺而担忧,只为自己的财产不足而发愁,我向你表示哀怜都来不及,哪里还能表示祝贺?”
韩宜子听了叔向的这番话,愁云顿时消散。他对叔向行了个大礼,说:“多谢你的指教,不然的话,我自己走向灭亡都不知道。”
成语寓意
古人说,名者,实之宾也。换句话说,声名本身只是事物实体存在的附属物。人人都知道,只有柑橘内瓢的鲜美和珍珠本身的质地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柑橘空有光滑亮泽的皮,就好像成语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最终为君子所不齿,同样的,聪明人自然也不会迷惑于珍珠的外包装而忘了珍珠本身,做出买椟还珠的事。人生在世自然也应该知名实,应该懂得名实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立身处世,声名不能不要,但人的声名也不过是一个人实体存在的附属物,有实才能有名,由实得名,那名才是该得之名,实是根本。假如有名无实,或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名也就只是虚名,甚至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成语运用
“有名无实”指徒有虚名而没有与之相应的实际内容。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而长吏守丞畏丞相指,归舍法令,各为私教,务相增加,浇淳散朴,并行伪貌,有名亡实,倾摇解怠,甚者为妖。”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逮至中叶,忌其失节,割削宗子,有名无实,天下旷然,复袭亡秦之轨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六四回:“张任看见孔明军伍不齐,在马上冷笑日:‘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
鲁迅《集外集拾遗·这是这么一个意思》:“至于文坛上,我觉得现在似乎还没有战士,那些批评家虽然其中也难免有有名无实之辈,但还不至于可厌到像苍蝇。”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7 12:5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