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谜面似乎是借用
典故,实际上却布下谜阵,
瞒天过海,用其文而避其义,通过对谜面进行别解,从而把谜底推出。
如:“细君”打三字口语“
小皇帝“。“细君”的典故是:
汉武帝赐肉给群臣,
东方朔抢先拔剑割了一块肉,想带回家。武帝问他为什么,他说带回去给“细君”。细君是东方朔妻子的名字,后人遂以“细君”泛指妻子。今撇开原典,将“细君”别解成“小君主”,以“细”扣“小”,“君”扣“皇帝”,遂得出谜底“小皇帝”。
谜底:“不要胡来”。
谜面的典故是:
南宋奸臣
秦桧为了投降金国,就诬陷奋力抗金的爱国将领
岳飞,并把他逮逋下狱。大将韩世忠问秦桧:岳飞犯了什么罪?秦桧相:岳飞的罪“莫须有”。意思是“也许有”。韩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遂以指捏造诬陷的罪名。此谜不按原典正面会意扣合,却将“莫须有”别解为“不要有须(胡子)”来扣合谜底“不要胡来“。从而达到有典化无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