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韩月容丧父亲后,母亲改嫁给崔五,崔五待月容如亲生女儿,并且省吃俭用供月容上学。但后来崔五死于一场意外,母女俩又陷入困境。为供月容上学,母亲去做了暗娼。月容不能理解,愤然离家住进学校。月容毕业后为找工作而发愁。一表人才的高俊生对月容一往情深,还提供食宿照顾月容,月容遂以身相许。但高俊生已有家室,他的妻子孟淑娴发现此事后找上门来,月容才知上当。离开高之后,月容无奈到春园楼当女招待,但因反抗顾客的调戏,而被店主辞退。生活的艰难使月容也走上了当暗娼的道路,她终于理解、原谅了母亲,并用卖身钱接济已沦为乞丐的母亲。后月容不幸染上花柳病,病好后,又不得不去卖淫,并被巡警抓进了感化院。月容在感化院发现前来视察的领导是曾经调戏过她的人,狠狠向他吐了一口唾沫,然后被关进了牢房。万念俱灰的月容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可怜的母亲。
1980年,霍庄受命于导演凌子风,与人合作执笔将老舍的小说《
月牙儿》编写成剧本,但是第一稿并不理想,而凌子风拍摄该片的计划也搁置了。后来,为纪念老舍逝世20周年,北影与辽影决定联合拍摄《月牙儿》,这一次由霍庄任导演兼编剧,凌子风担任艺术顾问。霍庄认为上一次改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对老舍所描写的生活缺乏深刻理解,对主人公把握不够准确。通过深入采访,他认识到老舍笔下的母亲就像所有母亲一样懂得疼爱女儿,对未来有过美好的憧憬,是万恶的旧社会剥夺了她们做母亲的权利,毁灭了她们的青春和幸福。他认为,这样的女性不仅值得同情,也值得思念。因此,控诉旧社会,歌颂伟大的母爱成了他编导影片《月牙儿》的出发点和归宿。
编导对原著情节做了必要的改动、调整,使其更加凝练集中,康区长这一人物的补充及其活动场面的增加,既符合原著精神,又突出了作品主题。编导充分发挥视听艺术的优势,使影片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其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法比之第三人称的纯客观描写更为真挚感人。其二,注重以情感人。影片处处有情,自然使人时时动情。其三,富于象征和抒情性。“月牙儿”这一具有灵气的活物永远伴随着月容,月牙儿的命运象征着月容的命运,象征着她们母女俩乃至旧社会所有劳动妇女的命运。月牙儿贯穿全片,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使整部影片像一首淡淡的哀歌,一首凄婉、清丽、恬静的散文诗。(前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北大学兼职教授王建中评)
该片没能把原作小说的韵味拍出来。导演过于急切地想讲述月容母女的悲惨故事,而忽略了月牙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全片出现月牙儿的空镜头和画外音有十余处,虽然不少,但缺少感染力。就改编而言,影片补充加强了月容继父崔五、高俊生、康先生的戏,是得体的。影片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主演。扮演月容妈的斯琴高娃从姿色从容的少妇而半老徐娘,到“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头发与抽皱的黑皮”的老妪,年龄跨度颇大,她演来得心应手,毫不费力。“破庙”一场戏中,她的一系列动作和眼神,细腻、自然,层次丰富而分明,颇见功力。宋丹丹对角色基调的把握比较准确,给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前中国影协电影艺术理论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陈剑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