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洞门,为圆形门,圆拱门、圆洞门。是中国
古典园林建筑中圆形过径门,无门禁。
基本介绍
月洞门为中国古典建筑中常见的过径门,门体无门禁。只用作过径用、作隔断,用于间隔园林建筑中两院之间的隔断。也有用于做大房间中的隔断。
通常开于院墙,形如满月。透光显幽静。
月洞门又称圆洞门、月亮门。园墙上开设的圆形门洞。门框为磨砖对缝拼镶,不安装门扇。一般用作为建筑群的入口,或者开设在分隔园林空间的院墙上作为主要交通孔道,也有安设在亭子或厅堂侧墙上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四面均安设月洞门。
月洞门从其名称可以推知其式样,如同一轮明月,它是正圆形的。在我国大型住宅中分为跨院、东院或西院,在这种部位常常选用月洞门。另在我国广大的园林之中,也广泛采用月洞门,供人们观景与往来,给人们新奇而美的感受。它是园林的一个景观,在一墙隔挡之中,突然出现一个月洞门,人们望去,便看到门内的景观。绿叶、花丛在月洞门上也成为美术构图,耐人寻味,构思产生遐想,兹生人们的美感。
凡是有月洞门的人家或园林,墙体都刷成粉白,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开门。在月洞门的具体处理方面一般情况下,在月洞门的边缘处要做一个圆形约10厘米宽的装饰边,采用灰色红条,在门的下边是平口,不设门坎,或者做平路不设门坎。在月洞门的上端要视情况再设计一个横向小匾,书写几个字,使之清雅、诗意,例如,皖南西递村民居的月洞门。一般的住宅如有月洞门,同时会配几件隔扇,而且整天关闭着。月洞门是用它来出入一墙之隔的另一个空间的通道,如果没有月洞门,人们便不知墙内究竟是什么样的景物,当进入月洞门便开阔新怡。月洞门不仅适用于南国园林之中,在北京,它也是在园林、大住宅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结构性装饰。
洞门艺术欣赏
独特形状的洞门自身成景,是一个令人赞叹的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在欣赏洞门时,还可以从洞门造型的文化含义中品位。解读苏州古典园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文化内涵,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园主往往借助有限的物质实体组成的空间,构造出精神的无限天地,从小小的洞门中折射出园主的社会理想、宇宙观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信息。另外,透过洞门可以窥视万紫千红的植物的形态、枝干和树叶以及山石建筑等,洞门内外的景色是丰富多彩的,洞门周围的植物配置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得游人的眼睛乃至心灵通过洞门去欣赏曲径通幽无穷无尽的画境和意境美,以其明暗对比、光影关系、隔藏、借景漏景等手法体现艺术效果。
在很多情况下,匠师们有意识地利用月洞门来构成“框景”,犹如一幅生动的纨扇画。如像扬州瘦西湖的“吹台”亭,透过两侧的月洞门可以同时观赏到分别以五亭桥和小白塔为主题的两幅框景画面,其构思之巧妙可谓匠心独运。
实例
圆形洞门,也称月洞门。在苏州园林中月洞门很常见,如沧浪亭的“周规折矩”月洞门。一面的月洞门砖额刻着“折矩”二字,另一面刻着“周规”二字;往返有规,进退有矩,取自《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之意,此月洞门在五百名贤祠东,意思即五百名贤皆能恪守儒家的礼仪法度。还有网师园的“云窟”洞门也是月洞门。在人类的早期早就产生了月亮崇拜,中国早就有“嫦娥奔月”以及“月中有蟾蜍”等故事记载,都说明“月中有生命”的古老观点。圆形具有圆满、完美的含义,月洞门有动感,赏心悦目,既具备古老的文化气息又包含通俗的“圆满”之意。
放眼望去,洞门两旁,粉墙黛瓦的背景上,一边是竹子数丛,纤细挺拔,幽静淡雅;一边种植了桂花、山茶、海棠等,一年四季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花香,让人常年欣赏到各种自然形式的植物美,树木的姿态斜趣横生,密集的桂花树冠挡住视线,形成“树障”,增加了空间的曲折幽深,使游者无法一览无余。月洞门配合着植物使得空间多层,富有变化感。漫步在小石子路上,像欣赏中国山水画一样,洞门外的景观令人留连忘返,再仔细一瞧,洞门内又是一番天地,一大片竹子掩映在洞门内,画面被延长拉伸,只见远处淡绿色的竹子被框在了月洞门内,自然清新。并且在这大片粉墙上有日光筛下的树影,密密的叶和疏疏的枝在地面上形成了动人的倒影图。在这里,洞门前后的植物都配置得较好,景色迷人,而洞门内的动人画面是通过植物来体现的,步移景异,曲径通幽,让人回味无穷,并且给游览者以空间纵深复杂无穷尽的错觉,激发游人探幽寻胜的兴趣。网师园的“云窟”洞门前亦是景色如画,浮现在眼前的有白皮松、黄杨、蜡梅、桂花、槭树等植物,配置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