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
哈罗德·品特创作戏剧
《月光》是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创作的戏剧。
内容简介
安迪卧病在床,责问男孩子们为什么不来看他,追问布里奇特与她的三个儿子为什么还没有来,他提到他的情人玛丽亚,并说她也是贝尔的情人,还提到玛丽亚的丈夫拉尔夫;杰克与弗雷德一直在做某种幻想的游戏,玛丽亚与拉尔夫分别造访他们的家;其间布里奇特偶然单独出现,玛丽亚与拉尔夫一起探望安迪;最后,布里奇特回忆她去参加一个晚会。
创作背景
1956年,品特与女演员维维安·莫姗特(Vivien Merchant)结婚,两年后他们的儿子丹尼尔出生。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品特的两段婚外情则加速了他们婚姻的终结。1962-1969年,品特曾与BBC电视台的记者琼·贝克威尔(Joan Bakewell)有过一段长达7年的婚外情,这段感情经历后来被品特写进《背叛》一剧。1975年,品特与传记作家安东尼娅·弗拉瑟另一段婚外情给妻子莫姗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莫姗特将之公之于众,并提出离婚诉讼。1980年两人离婚。离婚后,莫姗特没有再婚,但却开始酗酒,酒精几乎毁掉了这个杰出女演员的事业,莫姗特于1982年离世。1980年,品特与莫姗特离婚后,即与安东尼娅结婚。不太稳定的家庭生活、母亲的过早离世、父亲的再婚等生活变故,让儿子丹尼尔与父亲逐渐疏远,最终形同路人。
在谈到自己创作《月光》这部作品的初衷时,品特曾说,“毫无疑问,我对‘隔阂’的理解是源于我个人的经历和对生活的观察。但是,我并不是惟一一位与自己孩子疏远的人”。
人物介绍
布里奇特
在作品中,布里奇特作为幽灵出现过四次,作为儿童出现过两次,她作为幽灵出现的场面成为全剧的构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全剧就是她观看的世界或者她讲述的故事。戏剧开头,全家都在沉寂的睡梦中,她在黑暗中走动,表达她的想法:她称爸爸妈妈为她和兄弟们牺牲了自己的全部生活,她是他们的生命所留下的一切,他们太累了,需要休息。在作品结尾处,布里奇特对她的爸爸妈妈说,她受到邀请,让她独自前往一所房子参加一个晚会,到了那里她发现,月光之下,房子黑洞洞的空无一人。在这里,她代表爱。
安迪
安迪开始呼唤布里奇特,以及她的三个孩子,他希望在弥留之际,他们能和自己在一起。然而根据品特的说法,布里奇特已经死了,那三个孙子也不存在,因此,安迪是在想象一种理想的爱,而非实际的亲情。于是,安迪进入布里奇特所在的区域,打开一瓶酒,说他想要的就是这个。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亲情缺失
父母与儿子间唯一的交流是在该剧快结束时,母亲告诉儿子他们的父亲快要死了,希望见到他们时,从孩子那里得到是答非所问、拒绝交流,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得不到儿子真实回应。那一刻,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一墙之隔的两个房间,父母这边痛苦地沉默,儿子那边则继续玩游戏,对父母的呼唤置之不理,这凄凉的画面展现的是亲情被隔离之感,他们对父母的亲情似乎己死,人间的亲情犹如埋葬到了坟墓。被儿子像路人一般冷漠拒绝后,己死的女儿是安迪由于亲情缺失而引发的孤独的解药,成了他即将来临的孤独“长夜”的陪伴。近在咫尺却如远隔天涯的儿子不能指望,父亲对亲情的渴望只能寄托于虚无—己逝的女儿在即将到来的漫漫“长夜”中,在另一个世界会陪伴他,这既是荒唐的,也是可悲的,她对父母的爱只能是他们心里美好的幻觉,是绝望的期冀。品特通过父子间的矛盾这一现实情境传达出人类心灵深处对亲情的渴盼、对亲情的绝望、对亲情缺失后孤独无依的恐惧。该剧反映了亲情的缺失这一人类悲剧。延续亲情,排解孤独,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这是人类面临的一大严肃课题。
对死亡的无可奈何
该剧有关老夫妻与儿女的情感纠葛,讨论的是死亡,表达了垂暮老人面临死亡时的无可奈何。
形而上的爱是理想的,因而也是非人间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是人们追求的对象,但它可望而不可求,就像天堂一样,为人们树立了目标,本身却不存在。形而下的爱是现实的,以多种形式存在,每一种不那么美满,但是到处都有。人们在追求形而上的爱的时候,常常找到的是形而下的爱,它们不仅是形而上的爱的替代品,本身就是形而上的爱的实现。实现的爱总不如理想的爱,但它已经是人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了。形而上的爱的非现实性表现在,它只能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人可能体验到这种爱,但它是一种抽象而非具体的爱,像剧中的布里奇特那样,隐藏在世界上,但是没有人能真正看见它。
人能够看见与体验的,是形而下的爱,与形而上的爱相比,这些各种各样的形而下的爱不尽人意,然而它们存在过,并将永远存在,存在于人的记忆中,被人不时翻出加以回味。人类作为整体,建造了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作用就是记录人类的历史,方方面面的历史:人作为个人,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用于记载自己的历史,而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就是那些曾经有过的形形色色的形而下的爱。作品描写的虽然是走向死亡的人,但是他并非仅仅是向死亡低头,他在理智上接受死亡的同时,在情感上留恋着生命。他不断回忆自己曾经体验过的那些爱与情感,它们给他带来的幸福压倒了死亡带来的恐惧。在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战胜了死亡。
艺术特色
《月光》整部剧始终弥漫着阴柔的月光,让人不能不感伤。然而,“月光”渐弱的清晨,随着第一道曙光的出现,暖暖的温情又成为另一种期盼,就如剧名“月光”的寓意。
剧作《月光》“一”分为“三”的舞台设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安迪一家的疏离现状:父子间的疏离,生者与逝者间的隔离。然而,时空的隔阂仍然无法消解这家人彼此间相互找寻、渴求沟通的迫切愿望。同时,这种对比也是作家本人的一种“祈盼”与“失落”矛盾心理的表达。
“虚”与“实”的两个表演空间里,离世的布里奇特对于父母的“体恤之言”与杰克、弗雷德两兄弟“死亡代价”的“承诺”都是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回应,然而,两种截然不同的“回馈”所产生的强烈反差又何尝不是一个“孝道”警醒:“子欲孝而亲不待”。
《月光》是一部记忆戏剧,剧中充满回忆,安迪对自己的青春、爱情、欲望以及恐惧进行了回顾,而这些回忆由于发生在过去,无法证实其真实性和确定性。同时,剧情在过去的回忆和当前的处境之间来回转移,时间在过去、现在之间穿梭,现实时间和心理时间(或梦幻时间)相互交错缠绕,记忆中过去的生活与现实生活不停切换,过去不是过去,使现在扑朔迷离。人物语言的含糊、重复与躲闪,行为的怪异、动机的不明,为观众的欣赏设置了重重的障碍,对观众和读者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要求他们自己去解释正在发生的和为什么会发生。
作品评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华明:严格地说,安迪这个人物形象是带有强烈的自我批判的,既在安迪批判自己的意义上,也在品特批判自己的意义上。该作对于任何事物的评判都是两面的,辩证的。
作者简介
哈罗德·品特,出生于1930年10月10日,是英国当代戏剧家,他已经创作了32部戏剧和24部电影剧本,另有不少的诗歌和散文。代表作有《看房者》(1960)、《生日晚会》1958)、《归家》(1965)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0 16:0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