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和
绍兴自古有“月亮城”的美称。其别称来自历代歌咏绍兴扬州月的诗歌。特别是唐宋以来,歌咏绍兴扬州月亮的诗词不绝。
扬州月亮城
美誉由来
炀帝冢:“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架六龙。”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赏月
中秋佳节,赏月是悠雅闲适的扬州人必做的事。提到扬州城里赏月的最佳去处,第一选择非瘦西湖五亭桥莫属。五亭桥,又名莲花桥,是由十五个桥洞组成。相传,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划船到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里都可见到一轮圆月。更有传言,站在五亭桥不远处的
小金山里,可以看到十六个月亮的奇观,水中十五个月亮,再加上天上的一个月亮,真照得扬州是月满乾坤了。《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
莫可名状。” 扬州城里,最神奇的月亮有两处,一处是五亭桥,一处是片石山房。
五亭桥是瘦西湖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赏月佳地。五亭桥一共有15个桥洞,这15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相传,八月十五的夜晚,划船到
五亭桥下,在五亭桥下的十五个桥洞里都可见到一轮圆月。更有传言说,站在五亭桥不远处的小金山里,在月圆之夜可以看到十六个月亮,水中十五个,天上一个。《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望江南百调》亦云:“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十六个月亮,已成了五亭桥中秋赏月的最大看点。
“要看到16个月亮,需要一定的机遇。这包括了天上的月亮的角度,观看者的角度,即使在小金山处看也需要一定的角度,只要角度符合了,就能看到十六个月亮。”瘦西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扬州人造桥艺术的高超。“只是好像从来就没人看到过十六个月亮,也没有人总结出在什么角度,在哪个地方可以看到16个月亮。”
另一处神奇的月亮,在被誉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的片石山房内,东边假山
湖石下的水潭中,藏有一轮白日
明月,它跟随着观赏者人行步移,从满月到月牙,逐渐变幻出盈虚百状。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找到了人造月亮的源头,原来在
假山上有一石孔,光线透过这个石孔,反射到水面上形成月亮。
“人造月亮,是扬州造园艺术的经典。”
何园导游告诉记者,游客不仅在夜晚可以赏月,白天也可以“赏月”。
时至今日,扬州城内依然有大量与月相关的地名,如
明月湖、得月楼、月明苑等大量地名。
扬州月文化
对于月亮,扬州人怀有一份执著而坚贞的情结。扬州与月亮,有着深厚的渊源。扬州的月,天下独秀;扬州的月,是诗,是梦,是历史,更是文化。 “在众多的扬州月中,扬州人最钟爱的还是‘
二分明月’,与‘二分明月’有关的故事最多,也最为经典。”
韦明铧说,如清代有一位自称为“二分明月女子”的扬州名妓陈素素。擅长写诗作画,还能谱曲,著有诗集《
二分明月集》。莱阳书生姜仲子爱上了陈素素,却被一位扬州豪强强行夺走。姜仲子失去了陈素素,为之寝食俱废。他于是暗中修书送给素素。信中大意是,此生非素素不娶,希望素素能够明白他的心思。陈素素见信,肝肠寸断,立即咬断自己所戴的指环,请来者捎给姜仲子。“环”音同“还”。素素以此表示自己必还之意。清人
朱素臣根据陈素素的故事,写了一部戏曲传奇,题作《
秦楼月》。
另外,在庄严肃穆的史公祠里,葬着的民族英雄史可法,“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
故臣心。”是其人生最经典的总结;广陵路上有一座清代私家园林“
二分明月楼”,幽静别致的园子成了主人远离喧嚣和追求澹远的精神寄托;清代扬州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诗人沙龙“
二分明月社”,二分明月成了诗人们抒写心声和吟唱自然的灵感源泉等等。
绍兴月亮城
美誉由来
绍兴月文化
绍兴月文化源远流长,会稽天下本无俦。无论晋代会稽贵族云集,王谢家族秉烛清游,被李白赞为”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还是盛唐李白仰慕仙都绍兴,大赞”会稽风月好“,做个”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好梦,抑或中晚唐丞相元稹等在会稽赏花歌舞,明月自然伴随左右,更衬得会稽城繁华璀璨,风月无边,朱庆馀就有”到日重陪丞相宴,镜湖新月在城楼“的诗句,政务繁忙的元稹在绍兴,城里到处拥挤都是宵游赏玩的人们,想轻松愉快的观月自然得人群散去。及至宋代,绍兴城聚集着大量王公贵族,赏月自然是一大盛事,陆游就有”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的描述,明月、镜湖、绍兴城互相辉映。
在众多赞美绍兴月亮的诗词中,绍兴人对李白非常赞赏,李白不仅写出了晋代会稽的贵族气质,也写出了唐代会稽的繁华仙气。镜湖是绍兴的母亲湖,月亮则是绍兴的锦上添花,镜湖的一颗明珠。宋代绍兴继承晋唐仙气,梅尧臣有诗”八月乘风入会稽,明月楼中吸玉笙“,想飞到绍兴明月楼吹笙的心情跃然纸上,许是受到诗仙李白的启迪!
俗话说“镜水楼台先得月”,绍兴城位于中国大运河终点镜湖畔,人流物流集中,经济文化发达,形成了独特的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