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贯入度,又称最小贯入度,
锤击沉桩时最后一击桩的入土深度。实际施工中,一般采用最后10击的平均入土深度作为衡量端承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打桩控制指标,或摩擦桩达到规定标高时的参考。为确保每根桩的承载能力,其值应通过试桩确定,或做打桩试验后与有关单位确定。打桩中,若控制指标已达到要求,而桩尚未达到设计标高时,为消除可能遇到硬土夹层或障碍物使入土深度突然变小的假象,应继续锤击三阵,每阵10击的平均入土深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测量最后入土深度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锤的落距符合规定;桩帽和弹性垫层正常;锤击没有偏心;桩顶没有破坏或破坏处已凿平。
最后贯入度是指打桩施工时,最后贯入度的测定和记录,对于落锤、单动汽锤和柴油锤取最后10击的入土深度;而对于双动汽锤取最后1分钟的桩入土深度。测量贯入度应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即桩顶无损坏、锤击无偏心、在规定锤的落距下和桩帽与桩垫工作正常。如果贯入度已经达到要求而桩尖标高尚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对于
摩擦端承桩,打桩的最后贯人度一般都反映桩尖进入设计持力层的情况。如最后贯入度小,说明桩尖已进入设计持力层一定的深度,并有较大的端承力,该桩的竖向承载力较大,沉降量较小。如果最后贯入度还很大,说明桩尖还在相对软弱的土层上,或进入设计持力层不深,其端承力较小该桩的竖向承载力较小,沉降量大。
贯入度是指在打桩过程中,每锤击一次桩的下沉量。施工中常以最后一阵锤击(常取10击)的平均每击桩 的下沉量作为贯入度。它是控制沉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设计桩尖标高处于粘土层的尤为重要。设计贯入度主要考虑地质、锤型、桩的设计承载力等因素,但一般是根据试桩资料的 当地实践经验确定,或用公式计算确定,例如表达极限阻力与贯入度相互 关系的动力公式等。
打预制
钢筋混凝土桩的质量控制,通常是以贯入度和设计标高两个指标来检验。桩尖位于坚硬、硬塑的黏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风化岩等上层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以作为参考。桩尖位于其他软土层时,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以作为参考。打桩贯入度的检验,一般是以桩最后 10 击的平均贯入度应该小于或等于通过荷载试验(或设计规定)确定的控制数值,当无试验资料或设计无规定时,控制贯入度可以利用动力打桩公式计算,即利用贯入度与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打桩公式的种类很多,其中可靠性较高、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打桩公式有海利打桩公式、格尔塞万诺夫打桩公式、工程新闻打桩公式、修正的工程新闻打桩公式、太平洋岸统一建筑规范打桩公式、江布打桩公式、丹麦动力打桩公式、加拿大建筑规范打桩公式。这些公式基本上都是从
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来的。
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构件,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深基础,简称桩基。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弱地层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桩基通过作用于桩尖(或称桩端、桩底)的地层阻力和桩周土层的摩阻力来支承轴向荷载,依靠桩侧土层的侧向阻力支承水平荷载 。桩基按桩的材料的不同,可以分成木桩、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桩。在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是混凝土桩。混凝土桩又可分为
预制混凝土桩和现浇灌注混凝土桩。在国内送变电工程采用较多的是现浇灌注混凝土桩,预制混凝土桩应用较少。
锤击沉桩是指用落锤、柴油桩锤、蒸汽锤及液压桩锤等,利用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 度达到持力层的方法。此法为预制桩施工的基本方 法。打桩顺序有:逐排打;自边沿向中央打;自中央 向边沿打;分段打。为避免打桩过程中产生桩位移、 土隆起等现象,必须选择好打桩顺序。一般以由中 央向沿边打桩和分段打较合宜,如桩距较大则较易施工。在打桩过程中,如突然出现桩锤回弹、贯入度 突增、锤击时桩弯曲、倾斜、颤动、桩顶破坏加剧等情 况则表明桩身可能破坏;最后阶段,沉降量太小时, 要避免硬打,如难沉下,要检查桩垫、桩帽是否适宜, 需要时可更换或补充软垫。锤击沉桩的注意事项如下: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对于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贯入度为主,标高作为参考。正常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低锤重打”。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可使土层挤密均匀,防止位移或偏斜。施工时,应注意做好施工记录;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打桩入土的速度,打桩架的垂直度,锤桩回弹情况,贯入深度变化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