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墓,位于湖南省
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地处伏龙山上,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清末名臣、湘军创始人
曾国藩的墓地。
历史沿革
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四日(1872年3月12日),一代名臣曾国藩病逝于南京两江总督任上。同年四月二十四日(5月30日),曾纪泽兄弟遵照父亲“归湘为便”之遗嘱,在金陵解缆,从水路扶柩归湘。同年五月十七日(6月22日),船抵长沙水陆洲。同年五月二十日(6月25日),安柩于长沙城内曾子庙。此时正当暑天,因此,曾国荃决定在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暂时浅葬,待它日觅得佳壤再行定葬。同年六月十四日(7月19日),灵柩出殡,浅葬金盆岭。
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五日(1874年12月13日),曾国藩墓改葬于坪塘伏龙山(即今址)。
清光绪三年(1877年),曾国藩墓竣工。
农业合作化期间,曾国藩墓遭到破坏。
文革期间,曾国藩墓遭到严重破坏,文物悉数被毁。
1989年冬,曾国藩墓被盗。
1992年,望城县文物管理所成立曾国藩墓保护小组。
1996年,望城县人民政府对曾国藩墓进行维修。
1998年,曾国藩墓开始规划修复。
2000年初,曾国藩墓开始维修。
2002年,曾国藩墓维修工程竣工。
建筑格局
结构
曾国藩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三合土拌碎石加糯米混合封堆,呈半圆形,由墓冢、墓围、拜台、平台、神道、牌坊、墓庐、碑亭组成。
特点
曾国藩墓所处的伏龙山在地理位置及朝向上基本符合坐北朝南的基本历史习惯,且其东、西两侧各有一处低岭,连同其北侧一处体量较大的高岭将其围合,南侧一处水塘居于其正面,整体呈现出非常直观的背山面水、稳居其位的态势。
文物遗存
曾国藩墓墓冢为三合土拌碎石混合封堆,上铺砌花岗石,呈半圆形,底径5米,今残高2米,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汉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副碑为龙纹浮雕;墓冢左侧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接墓庐槽门、牌坊与御碑亭。
曾国藩墓拜台位于曾国藩墓墓前,约50平方米。
曾国藩墓墓坪位于曾国藩墓墓前,约2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立石阙一个,高约4米,分别刻有“曾太傅墓东阙”和“曾太傅墓西阙”字样。
曾国藩墓神道两旁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各一对;距曾国藩墓约60米处立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学士李鸿章撰、翰林黄自元书,大抵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后来,逐渐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他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成为太平军死敌,亦多次被太平军所败。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于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大江南北水陆各军。主张借洋师助剿,派李鸿章率军到上海,伙同外国侵略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派其弟曾国荃围攻天京(今江苏南京),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相关诗文
清·左宗棠《挽曾国藩》
功名独有千秋,安危海内资元老。
朝野同为一哭,风雨江南陨大星。
当代·姚泉名《浣溪沙·谒曾国藩墓》
觅尽苍山落日沉,终凭野草葬雄心。书灯照影理尤深。
临溪古寺暗湘音,战马围城功最著。江湖事了再闲吟。
当代·戚登胜《过曾国藩墓》
一代枭雄曾国潘,伏龙山下论褒贬。
韬光养晦谋大略,藏龙卧虎兵百万。
面从虎穴暂栖身,随机应变自泰然。
谨慎从政莫意慢,居安思危明镜悬。
传说轶事
传说,现存曾国藩墓是“疑冢”,葬有尸首的墓室被挪动了位置,另葬他处,以防止盗墓贼光顾。而且,为了防止工匠泄密,工匠“集体消失”了。筑墓时整个山头都是民工,可是快到墓室修好,这些人一下子就不见了。当时就有传言,清朝廷将这些工匠秘密杀害了,或是发配到不知名的远方。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曾国藩墓在整体上遵循了古代祭祀礼制上的框架性要求,又在细节处理上表现出了突破礼制束缚的特征,这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有着重要历史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的墓葬中是罕见的。他生前亲自勘察过自己的安葬之地,山脚下的桐溪寺址虽在其神道应修建的位置,当时位极人臣的曾国藩本可利用权力,将寺址迁走后,独享此风水宝地,但他却选择了以侧出神道的形式避让其寺址所在,可以看出其生前精修儒家思想主张融合礼让的修为境界。所以,此时期封建制度推行的祭祀礼制其不可撼动的地位正在逐渐淡化。
保护价值
曾国藩墓内的碑面雕工细腻,无论是墓碑雕刻还是残存的牌坊构件雕刻均十分精细。碑刻上龙身穹劲有力,层次丰富,活灵活现,极富美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风水价值
一般说来,祖坟的墓址通常需要符合“龙”“局”“水”三个标准。曾国藩墓的“龙”脉是伏龙山,它发脉于岳麓山,奔腾有气势,雄伟而壮丽,收脉于白虎山,丰满悠长;曾墓的“局”是墓址周边的环境,它背靠伏龙山,左右金盆岭、白虎山拱卫,面向东南方向的湘江,形成一个十分宽敞的盆地,墓址从狮子峰上由高而低向东南方向倾斜,至象山,形成一个“俯瞰”之势;他的“水”是湘江、是桐溪,桐溪环抱狮子峰,环绕墓址一周后入湘江,成为奔腾之势。这样的墓址,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十分合符堪舆选址标准的风水宝地。
文物保护
1988年,曾国藩墓被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月4日,曾国藩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曾国藩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曾国藩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
开放时间
08:00—17:30
交通线路
长沙市内乘公交136路可直达曾国藩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