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佐(1890~1945),字伯勋,青海
海东地区互助曹家堡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国民军中历任营长、团长、旅参谋长等职。 1890年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高寨乡
曹家堡村。童年时期就读于
西宁蒙藏学校,17岁进入甘肃武备学堂,后来又考进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冯治安调任七十七军军长后,即任命曾国佐为该军一个师的副师长。继之,又任命曾国佐为该军一个师的师长。1943年后,曾国佐任马鸿宾部八十一军少将参谋长等职。晚年,他返回西北,历任81军少将参谋长、41集团军高参等职。1943年,曾国佐因身患重病,退居宁夏。1945年病逝于银川,终年55岁,遗体归葬于曹家堡。
主要事迹
1933年3月,日寇继占领热河之后,又大举进犯长城,企图一举侵吞我华北。当时担任第29军第222团团长的曾国佐奉命开赴长城前线,防守于
兴城、铁门关到翘子岭一带。日寇凭借占领的有利地形和18门野炮,向曾部狂轰猛冲,曾国佐以大刀砍地,慨然而誓道:“此次战斗,关系国家存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军人守土有责,只能进,不能退!”全团战士在他的激励下,个个义愤填膺,手持低劣的武器与日寇拼杀,日军几次扑到阵地前沿,曾国佐率大刀队短兵相接,血肉相搏,将凶恶的敌人杀退。深夜,曾国佐又率大刀队奇袭敌营,重创敌军。在他的防守下,敌人始终未能占到便宜。不久,以曾团为主力组成右侧支队,在战斗中发挥了更大的威力。日寇窜上老婆山,曾国佐立即指挥部队攻击,将敌全部消灭,夺回了老婆山。由于曾国佐等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将进犯的日寇全部击溃,获得大胜。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任第110旅副旅长的曾国佐立即赶赴前沿阵地,指挥部队反击日寇的猖狂进攻。敌人用飞机、坦克、大炮轮番轰炸进攻,曾国位率部沉着防守,卢沟桥始终在中国军队脚下。8日。曾国佐率部击退进攻宛平县城的日军,夺回龙王庙等处阵地。9日,又一次挫败一水清直大队的进攻。10日,再败牟田口联队长的进攻。最后,日军被迫按受停火协议。曾国佐深知日寇在中国军队的英勇反击下没办法才接受停火协议的,定会再次大规模进犯,因此他建议上司乘机反攻,然而被不抵抗主义者所否决。果然,日寇在28日再次发动攻势,29军寡不敌众,惨遭失败。曾国佐率部掩护其它部队撤退。30日,曾国佐挥泪抚摸卢沟桥栏杆,最后撤出,于是北平(即北京)落人日寇手中。
事后,曾国佐升任第77军(为纪念“七·七事变”而设的番号)第179师副师长,继续与日寇作战。尤其是马厂镇、
泊头镇、桑园等战斗,情景十分惨烈。曾部伤亡惨重。1937年11月,日寇又大举进攻大名,曾国佐奉命坚守,在一个旅悄悄逃跑了的情况下,曾部仍然坚守不退。曾国佐指挥各单位人员上城参战,西城墙被敌机几次炸坍,他指挥士兵用麻袋装上泥土重新垒起。战斗两天两夜,尸体堆满城垛,伤员更是不计其数。曾国佐身上也数处受伤,但他仍坚持战斗,直到北城门失陷,日军骑兵冲进城,他还指挥将士展开巷战。最后终因敌众我寡,武器装备优劣悬殊太大,我军失败,曾国佐率残部退到南乐县。
之后,曾国位率部转战于河南等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重大战役
在喜峰口战役中
1933年3月,时任国民党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九旅二二二团团长的曾国佐,奉旅长赵登禹的命令,率领全团战士开赴长城抗日前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喜峰口战役。3月5日黎明时分,日寇凭借占据的有利地形和18门野炮等优势火力,居高临下,疯狂地向二二二团阵地轰击,情况十分危急。面对这种情况,曾国佐团长义愤填膺,庄严宣誓:“经次战斗,关系国家的存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军人守土有责,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一个狂风怒号的深夜,曾国佐率部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日寇的一个据点,敌营顿时大乱,其兵力受到重创。曾国佐乘胜出击,与敌连续血战两天两夜,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喜峰口两峰的残敌不得不相继溃退。此次战役,我军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从而基本上稳定了长城一线的战局,振奋了中国军民抗日救国的意志和信心。在战斗中,曾国佐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幸中弹负伤,摔伤了腿,但是,他抗日救国和奋勇杀敌的信念始终是坚定的。
在卢沟桥事变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时,曾国佐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九旅副旅长,驻防北平
宛平县。当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军无端挑衅,向我军发动疯狂进攻之际,曾国佐愤然而起,命令所属吉星文的二一九团奋起反击,他自己亲临前沿阵地,激励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毛主席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当时曾国佐和全体将士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更加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日本侵略军的锋芒在卢沟桥受挫之后,便集结重兵,大规模地向驻守北平附近的二十九军展开全面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率部抗击,先后壮烈殉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二十九军孤军不敌,被迫撤出北平。曾国佐和旅长何基沣指挥所部,边打边撤,有效地阻击了日军,使其不能肆意推进。曾国佐也因此而升任一七九师副师长(师长何基沣)。9月中旬,在
大名府与日寇血战三天两夜,终因寡不敌众,大名府又告失守,所部即撤到南乐县。?
面对连连受挫的战局,何基沣师长忧心如焚,悲愤不已,痛斥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愤慨之下,以为国仇家恨难报,无脸见父老乡亲,意欲饮弹自尽。幸被一旁的曾国佐奋力扑救,才使弹偏左胸,没有危及生命。曾国佐恳劝道:“值此举国危难之际,正是我们军人报国之时,切不可自暴自弃而违失天职。敬希速治伤患,才能与日军继续作战。”事后,曾国佐协助何基沣,率领该师与日寇周旋于巨野、湖北、
大别山、
偃师、均县一带,并奉命扼守信阳,继而转战大河南北,为保家卫国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1945年,曾国佐在宁夏病故,终年55岁。其遗体由弟曾国权送回原籍祖茔安葬。他一生戎马疆场,执戈卫社稷,英勇杀倭寇,无愧为中华好男儿,无愧为抗日爱国将领。他的事迹,至今依然为人们所传颂;他的风范,至今依然为人们所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