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权(1861—1924年)字东寅,湖南长沙人。清光绪年间任禹州
知州。任期四年,为禹州的教育和实业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反帝斗争后,广权在“谈洋色变”的时刻出任禹州,他到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即“兴学育才”。初兴城内丹山书院为校址,招收社会各阶层子女就近入学,严格选拔名师行启蒙教育。继而聘请民间能工巧匠重修城东张良洞 ,并将其改建成颍滨经舍,在其办起高等学堂。教学内容上由过去教授“四书”、“五经”改为教授天算(自然数学)、格致(理、化)。并广购书籍,供学生借阅。光绪二十八年,比利时入侵者为掠夺禹州煤炭,企图联络地方绅士开采三峰山煤矿。曹广权不惧洋人蛮横,极力阻止。他即向清政府外务府备案曰“三峰山矿禹人已先开矣!”呈请外务部出面干涉。接着,他便主持成立“豫南公司”创办官督商办之三峰山煤矿,后因销路不畅,改为绅商合办。至1905年开始照章分红。1903年禹州三峰山煤矿因焦煤需要,广权令颍河沿岸居民,疏浚河道,加深河槽,筑堤固滩,并改建颍河桥梁,开办水上航运,使沿河得以行船载运煤炭和各种出口商货。时周口等地民船和排筏源源而来。但不久因京汉铁路通车,商货都改陆运,河运又废。光绪三十年(1904年)曹广权在禹州主办了官商合资的钧兴公司,雇佣卢天恩兄弟和郗五寅、贾喜、贾钧等钧瓷艺人烧制钧瓷。此时,广权写出了《瓷说》一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广权主持下,开辟了义成渠和东南渠,引水浇田800亩。他重视发展农桑,派人从南方引进蚕桑良种。他总结植桑经验,写出《植楮说》。是年,曹广权解任离禹,东渡日本。他将在禹任职时测绘的《禹州地图》带到日本制成铜版彩色印刷,时为禹州最早之彩色铅印地图。他归国后,升任四品京堂,任礼部参议,典礼学院士。宣统三年(1911年)广权辞官。隐退于宝应城的南院,但书信来往历久无间。曹广权的著作,除《瓷说》《植楮说》外,另有《明论通义》流传于世;其书法造诣尤深,当时禹人藏其墨迹者颇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王棽林寄书曹广权请他为新修《禹县志》作序,他欣然接受。他对志书评价人物问题特意指出:禹之西部历有“土匪”活动,自己在任时没有治理好,深感内疚,实在是“匪亦民也”。是年12月,曹广权去世。禹人请求将曹葬禹境,次年4月灵枢运至禹县,葬于城西坞头圹村北。
曹广权墓在河南省禹州市方岗乡东炉行政村西帖沟村北,东距禹州汽车站16公里,距
禹州站53公里,东北距新郑国际机场56公里,北距31线公路6公里,交通便利,西南距神垕诸景点15公里,南距画对故里10公里,东距河南省禹州市区诸景点16公里。
曹广权(生卒不祥),字东寅,湖南
长沙人。清光绪间任
禹州知州兼淇县知县。为官清廉,简政勤敏,敬士恤民,善于书画。曾亲自丈量全县城垣、土地,于光绪二十六年,著《淇县舆地图说》一书。离淇时,淇民多次挽留,焚香叩送,并将其靴挂于北城门上,以示不忘。后因不满清廷腐败,弃官回乡。据说民国初年在上海以卖字画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