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东(1908-1946),安徽泗县城南小曹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石梁河农民暴动,历任县司法科长、泗五灵凤县副县长等职,1946年北撤在泗洪为掩护同志突围不幸牺牲。
曹化东,安徽泗县人。1926年考入位于宿县的省立第四农业中学。在校读书期间,受该校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的影响,他开始阅读
《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马列主义的熏陶,进而引起了他的思考,扩大了他的视野。曹化东笃信共产主义,坚信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在王亚箴等学生党员的培养下,曹化东烈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投身于探求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
为声援国民革命军北伐,曹化东和同学们用标语、漫画等形式,播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喜讯,这引起了保守学生势力的围攻。对此,等进步学生针锋相对,发起学潮的声势越来越大,校长、训育主任走,事务长退回克扣的学费。曹化东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学潮中得到和提高,并介绍表现突出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曹化东被地方当局通缉后,奉党组织指示,他转移到乡村,以教书为掩护,组织“读书会”、“长工会”等组织,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1930年前后,天井湖上游石梁河两岸党组织属泗县领导。7月,奉中共徐海蚌特委指示,泗县县委决定在五河和泗县毗邻地区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暴动,曹化东是这场暴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之一。在酝酿过程中,暴动日期走漏,泗县当局密令“围剿”。为此,石梁河农民暴动被迫提前举行。7月29日,暴动队伍巧取长枪40余支,加上已筹集的枪支,共100余支。30日,几路农民暴动队伍200余人汇集后,在天井湖北岸的朱圩村召开动员大会,布置武装暴动,明确组织领导,何凤池和丁超伍、魏正斌为正副司令,曹化东和
王子玉、张小鲁、
王亚箴等为骨干,一场革命风暴开始席卷于天井湖畔。次日晚,俘县团练局长以下30余人,缴获长短枪25支。8月2日,攻打霸王城,缴获25支枪。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震动了石梁河两岸,受到鼓舞的青年纷纷汇入到暴动队伍中。队伍很快发展到500余人,长短枪200余支。地方当局对暴动惊恐万分,急忙撤换县长后,又纠集重兵合围起义队伍。经一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过大,加之天黑大雨路滑而迷失方向,暴动队伍被打散,多人牺牲,128人被俘,曹化东在混乱中机警逃出。这场蚌埠历史上党组织领导的首次革命武装斗争虽然失败了,但点燃了蚌埠人民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播下了蚌埠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希望之种。曹化东曾写道:“勇者不自悲,窘困且莫哀。饥寒冶韧性,风霜成高才。雷鸣春将至,工农必登台。赤血染大旗,建立苏维埃。”诗中表达了对革命成功的必胜信念。
抗战全面爆发后,曹化东返回石梁河畔,协助王亚箴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1938年任五河界沟支部副书记。他还先后以双庙、武桥、五区等乡长、区长的身份,奔波于五河和泗县的城乡之间,广泛发动群众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泗五灵凤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曹化东出任司法科科长。他秉公断案,执法如山,使根据地人民第一次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公正。1943年,曹化东任副县长兼司法科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他纺过纱、织过布,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竞赛,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45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收复五河,泗五灵凤县改为五河县,曹化东仍任副县长,他以主人公的姿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人民家园的进程中。
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首当其冲的淮北解放区顿时形势危急,曹化东率五河县部分县区干部和县大队警卫连被迫撤离五河,东移至洪泽湖。他无法割舍对五河百姓的牵挂,主动请求返回五河坚持武装斗争。为此,他将地方武装化整为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灵活机动地游弋于村庄、田野间,神出鬼没地突袭小股敌人,保卫人民果实。11月的一天,曹化东率部分武装转战于洪泽湖东岸,夜宿于魏营(今属江苏省泗洪县)被包围。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曹化东沉着冷静,指挥一部组织突围,他带领一部进行顽强阻击。激战中,曹化东因身中数弹而壮烈牺牲,时年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