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英先生,1922年生在乐亭县聂庄一个贫苦之家。他从小就热爱
文艺,1948年,他被调到
哈尔滨评剧院任编辑部副主任。1949年,他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成评剧《小二黑结婚》。《小女婿》一经演出,立即引起了轰动,盛况空前。 曹克英先生的事迹,收入了《中国戏曲辞典》《戏曲明星》等专著。
简介
曹克英先生,1922年生在乐亭县聂庄一个贫苦之家。他从小就热爱文艺,特别对乡间流行的“莲花落”更是爱不能释。
他只念了6年书,14岁随姐夫到长春、敦化等地习商。到了城市和评剧接触更多了,使这个小戏迷达到了着魔的程度。于是他不顾姐夫的反对,弃商学戏,拜评剧老艺人张恒贵为师。从此开始了流浪艺人的生涯。父亲无可奈何地说他:“天生就是个戏子命!”
生平
1940年“生”行出徒后,随戏班在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演出,成为一个较全面的“底包”。不但能演戏,还当过挂提纲说戏的“戏母子”。排演过《血沥碑》《呼延庆打擂》等连台戏。也演过时装戏《空谷兰》《黑手盗》等。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他到解放区海伦县。1946年到齐齐哈尔参加了国营东北人民剧院,任评剧队队长兼演员,曾扮演过《白毛女》中的
杨白劳,《血泪仇》中的王仁存。有力地配合了
新式整军运动。
1948年,他被调到
哈尔滨评剧院任编辑部副主任。15年的学艺和演员生涯,使他既通晓评剧艺术,又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对他从事编剧工作十分有利。1948年,他根据小说《一个翻身的女人》,改编成评剧《折聚英》,演出成功。有关领导还写了《谈曹克英的处女作》的评论文章,使他深受鼓舞。
沈阳解放以后,他随东北文艺大军进驻沈阳,接管了大观茶社,成立了“唐山评剧院”,任编导科长。1949年,他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成评剧《小二黑结婚》。出版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更增强了他编写现代戏的兴趣和信心。紧接着,为配合宣传,曹克英深入沈阳市郊的蒲河村,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以东北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为背景,着重描写反对父母包办的封建买卖婚姻,强调男女婚姻自由,编成评剧定名为《小女婿》。
《小女婿》一经演出,立即引起了轰动,盛况空前。很快整个东北和国内各地争相上演,以后成了东北评剧实验团的保留剧目。
1952年,《小女婿》定为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剧目。为此他集中了东北文艺界专家对该剧的意见进行了全面修改,使《小女婿》从剧本到演出都有很大改观,思想性、艺术性显著提高。1952年10月,在有23个剧种,100多个剧目,1600多人参加演出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小女婿》演出非常成功,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荣获大会的剧本奖、演出一等奖,多名演员获得一、二、三等奖。在授奖大会上,周恩来总理亲自为曹克英先生发奖。10月15日晚,《小女婿》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首长专场演出。谢幕时毛主席热情鼓掌,朱总司令来到台前向演员招手,周总理在讲话中给以热情鼓励。会后,东北演出代表团到全国许多省市作巡回示范演出。从此,那脍炙人口的唱段,“鸟入林……”“小河流水哗啦啦的响……”传编了全国。该戏曾出版了单行本,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戏曲选》、《中国北方戏曲集成·辽宁、吉林、黑龙江卷》。《小女婿》以它深刻的典型性和完美的艺术性,在评剧乃至中国戏曲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为评剧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曹克英先生的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编写出版了《一贯害人道》《枪毙辛占侯》《枪毙万玉梅》《鸭绿江怒潮》《保家卫国》《粮耗子》《胭脂判》《连环计》《救火英雄明绍成》《女货郎》《迎新春》《女秀才》等。并与徐固若先生合作编写了《杜鹃山》《战地之歌》等。整理改编了
成兆才的《杨三姐告状》,演出后曾轰动一时。
贡献和荣誉
曹克英先生在评剧艺术上的重大贡献,党和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怀仁堂荣幸地受到了毛主席,刘副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中央首长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5年,于中南海紫光阁参加了周总理召集和主持的“昆剧《十五贯》座谈会”。聆听了周总理对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
1977年,参加了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并受到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改革开放以后,曹克英先生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沈阳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志编委会编委,中国戏曲志、辽宁省编委会编委等职。
评价
曹克英先生的事迹,收入了《中国戏曲辞典》《戏曲明星》等专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家暮年壮心不已。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曹克英先生激情满怀,又把几出评剧搬上银幕,并用他那如椽的巨笔,勾画着新时期的人间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