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纹紫灰蝶(学名:Chilades pandava )是鳞翅目灰蝶科昆虫。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35毫米,翅面紫蓝色,前翅外缘黑色,后翅外缘有细的黑白边。翅反面灰褐色,缘毛褐色,两翅均具黑边。后翅有2条带内侧有新月纹白边,翅茎有3个黑斑,都有白圈。尾突细长,端部白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35毫米,翅面紫蓝色,前翅外缘黑色,后翅外缘有细的黑白边,其内为黑色窄带。翅反面灰褐色,缘毛褐色,两翅均具黑边,前翅亚外缘有2条具白边的灰白带,后中横斑列也具白边,在2a和Cu2室的斑斜,中室端纹棒状。后翅有2条带内侧有新月纹白边,Cu2室端黑色冠以大的橙黄斑,后中横斑列中前端1个黑斑和m2至Cu2室3斑连成一曲纹,翅茎有3个黑斑,都有白圈。尾突细长,端部白色。
卵:直径0.5-0.7毫米,草绿色,扁圆形,中间稍凹陷,表面粗糙有小刻及网纹,散生于叶上,
孵化时卵体颜色变深。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8-20毫米,长扁椭圆形,宽3-5毫米,体色多变,有青黄、青绿、紫红、浅黄、棕黄等各种颜色,身被短毛,有多条纵条纹,其中青黄色1条,红色3条。第7腹节具背腺1个,能分泌蜜露。
幼虫:4龄,各龄幼虫体长和头宽。曲纹紫灰蝶各龄幼虫的体长和头宽如下(单位:毫米):
1龄体长:1.5-1.8,平均值:(1.7);头宽:0.15-0.17,平均值:(0.16)
2龄体长:3.1-4.2,平均值:(3.6);头宽:0.20-0.24,平均值:(0.22)
3龄体长:6.4-8.4,平均值:(7.4);头宽:0.43-0.55,平均值:(0.49)
4龄体长:10.6-12.5,平均值:(11.6);头宽:0.94-1.10,平均值:(1.02)
蛹:椭圆形,长8~10毫米,宽3~4毫米,背呈褐色,被棕黑色短毛,
胸腹分界明显,腹面淡黄色,翅芽淡绿色。羽化前蛹体颜色变为深黑色。
生活习性
成虫喜在向阳开阔的地方飞舞,不论雌雄,都活跃在离地面1~2米高的地方,以附近的开花植物如
蟛蜞菊等杂草以及其它园林植物为蜜源。卵散产于苏铁嫩芽上,或新叶的背面、柄部。初产卵色淡绿,与苏铁嫩芽、新叶颜色相近。初孵幼虫咬破卵壳爬出,先取食卵壳,后从苏铁新抽羽叶嫩芽外部钻蛀为害,形成蛀道,一直吃到嫩叶芽内部,2-3龄幼虫常钻出蛀道到半展开的幼芽上,4龄老熟幼虫下行,躲于落叶褶皱部位或植株叶基部的绒毛中,停止取食,准备化蛹。幼虫从嫩叶基部开始取食,有时可将叶肉组织吃尽,仅剩下表皮,远看发白,嫩叶受害后变色,皱缩,干枯。若大量幼虫集中于同一片叶子,则会将其吃的仅剩表皮。幼虫处于暴食期可见大量的虫粪在叶片和头茎上,叶芽基部有流胶。
分布范围
曲纹紫灰蝶主要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在中国广东、广西、香港、台湾发生危害。
繁殖方式
曲纹紫灰蝶成虫羽化后的次日即可产卵,交配和产卵多半在晴天的10-16时。卵散产,多产在拳卷羽叶的缝隙内或未革质化的羽片上,偶尔产在植株茎部的
鳞叶上。幼虫孵化1小时后开始取食。老熟幼虫通常化蛹于羽叶基部或鳞叶间缝隙上,也有在老的羽叶、植盆或植株附近土表上化蛹的现象。曲纹紫灰蝶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及生命力,在营养缺乏时,仍能正常化蛹、羽化,羽化出的成虫也能正常繁殖。
物种危害
寄主为苏铁科
苏铁属的30多种植物。一般每年发生6-7代,7-10月份是其为害盛期。第一代幼虫孵化于6月上中旬,幼虫只危害当年抽出的新叶,初孵幼虫潜入拳卷羽叶内啃食嫩羽叶,常见十几头甚至几十头、上百头幼虫群集于新叶上为害,以至羽叶刚抽出即已被食害,最后只剩残缺不全的叶轴与叶柄伸长,随虫龄增大吃量急剧增加,甚至只剩下叶柄和叶轴。严重影响苏铁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由于曲纹紫灰蝶的卵和幼虫多隐藏在在苏铁羽叶的背面不易被发现,常常错过防治适期,又由于成虫具有飞翔能力,在施药时段可以飞离施药地区规避药剂影响,加之苏铁在4-11月均有萌发的新叶,这为曲纹紫灰蝶提供了连续适宜的生活环境,增加了防治难度。
幼虫孵化盛期可选用0.38%
苦参碱SL800倍液、2%阿维·苏WP800倍液、25%丙·辛EC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施第2次,至苏铁新叶硬化即可。产卵盛期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幼虫低龄时期可喷5%抑太保乳油1000-2000倍液、0.3%印楝素500-1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剂800倍液。在曲纹紫灰蝶成虫期,离地1-2米处可人工捕杀成虫,降低虫口数量。另在苏铁引种运输过程中,调运带土的种头,可用40%辛硫磷EC1500倍液浸土球3分钟,地上部分喷湿药漤。若发现新芽带虫,则可用50%
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浸泡球茎5分钟后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