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龙的正型标本为几颗牙齿。这些牙齿呈圆锥状,上面有很多纵向的脊和沟壑。虽然后期有一些头后骨骼的材料被认为属于暹罗龙,但是对于它的分类学地位一直都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暹罗龙属于棘龙类,因为它长有与重爪龙相似的牙齿,同时一些头后骨骼的材料也指出它可能有尾帆辅助游泳。但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它根本不是恐龙。
命名由来
属名取自“泰国“的古代称呼,种名是为了纪念泰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Varavudh Suteethorn。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正型标本:DMR TF 2043a为保存最好的一颗牙齿。
归入标本:DMR TF 2043b为另外8颗保存比较好的牙齿。除了这一组在定种文献中描述的牙齿之外,暹罗龙的牙齿其实很常见,后期的研究又报道了很多牙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它们的标本号了。
除此之外,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头后骨骼,包括一些颈椎,背椎,较发达的神经棘,腰带碎片,一块掌骨化石,一枚脉弧化石。在这些头后骨骼的附近发现了暹罗龙的牙齿,因此推测这些标本可能属于暹罗龙。2019年,一系列关联的属于棘龙类的尾椎被发现,并认为属于暹罗龙。
由于对暹罗龙最确切的认识都来源于牙齿,因此对于它的体型估计也存在较大误差。2016年的一项研究指出暹罗龙的体长约为5.1米,体重大约为255千克。然而再缺乏明确的与牙齿关联的其它部位的骨骼(比如发现了保存了牙的下颌或上颌)时,这种估算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系统发育位置
2019年的一项对于基干坚尾龙类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暹罗龙属于棘龙类中的棘龙亚科,且属于这一类群的最原始的成员。这算是从较为定量的角度给出了暹罗龙的归属。然而对于这种恐龙更多的了解还需要依赖于质量更好的化石的发现,尤其是与牙齿标本严格关联的化石。
水生习性
2009年的一项氧同位素研究比较了泰国东北部地区不同化石物种的牙齿氧同位素比例,指出暹罗龙的牙齿氧同位素的比例与同一区域的水生生物的比例很接近,为暹罗龙的水生行为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它属于棘龙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其它疑似归入材料
GMNH-PV-999:为一颗孤立保存的牙齿。无法确定这颗牙是来自于上颌还是下颌,也无法区分舌侧和唇侧。牙具有明显的近中脊和远中脊。牙冠基部较宽。GMNH-PV-999与暹罗龙的牙齿非常相似。它们之间的相似处包括:牙冠整体比较直,基本没有发生内外侧或前后向的压缩。牙齿表面具有由纵向延伸的脊分隔开的沟。牙齿的小锯齿基部具有血槽,呈斜45度角方向延伸,与重爪龙和另外一颗棘龙类的牙(KDC-PV-0003)非常相似。牙齿表面具有颗粒状的釉质纹饰。
KDC-PV-0003:是一枚牙冠碎片,截面接近圆形,略微向后弯。牙齿的边缘带有锯齿,表面具有颗粒状釉质纹饰。表面大约有12条由纵向延伸的脊分隔的沟槽。
IVPP V 4793:这颗牙的牙冠整体比较直,牙冠顶端缺失,保存部分长约69毫米,基部约13毫米宽。牙冠的截面接近圆形。
SM-KK 14:包含颈椎,背椎,一节60厘米高的神经棘,腰带骨骼碎片,一块掌骨,尾部的脉弧。颈椎和腰带的结构和欧洲的重爪龙非常相似,而加长的神经棘则与其它棘龙亚科的成员的神经棘很相似。在这件标本周围还找到了一颗暹罗龙的牙齿化石。虽然不是严格的关联,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件标本很可能属于暹罗龙。这件标本的颈椎的椎体前后向延长,具有较为发达的上骺和韧带附着点。这些特征与重爪龙的颈椎十分相似。背椎的前关节突下具有很深的陷窝,且具有背腹向延长的神经棘,说明这种动物可能长有背帆。脉弧的前边缘没有突起,与其它棘龙类一样。耻骨的后缘具有没有封闭的闭孔。然而,这件标本的耻骨前缘略呈凹陷状,且脉弧强烈的后弯,这与鱼猎龙中比较直的耻骨不同。
SM-PW9B-11-17,SM-PW9B,SM-PW9A,SM-PW9,和SM 2017-1-176:是一段尾椎化石,与重爪龙的尾椎较为相似,推测属于暹罗龙。
古生态学
与暹罗龙共存于同一地区的恐龙包括属于异特龙超科中棘龙类的暹罗暴龙,属于似鸟龙类的似金娜里龙,属于大盗龙类的布万猎龙,以及属于美颌龙类的恐龙。兽脚类恐龙的蛋和胚胎也有发现。蜥脚类恐龙则包括泰坦巨龙类和马门溪龙类的成员。没有鸟臀类恐龙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