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中医病名。系指耳内骤感胀闷堵塞,听力急剧下降的急性耳病。《灵枢·寒热病》已提到本证的针灸治疗:“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针灸甲乙经》进而提到“卒气聋,四渎主之”。之后从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到清代的《神灸经纶》多部针灸著作中都有针灸治疗本病证的内容。所积累的经验,仍为临床所借鉴。现代医学中,某些急性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病症以及癔病性耳聋等可归入本证范畴。
名词解释
暴聋系指耳内骤感胀闷堵塞,听力急剧下降的急性耳病。现代医学中,某些急性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病症以及癔病性耳聋等可归入本证范畴。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现代医学中,某些急性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病症以及癔病性耳聋等可归入本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证发病,多因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侵袭胆经,阻滞经气,致耳窍闭塞不通而听力剧降;亦有因情志过极,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循肝胆经脉上窜耳窍,发为暴聋。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听力突然下降,1-2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浑浊。
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二、病证鉴别
耵耳和外耳异物所致暴聋,作外耳道检查便可诊断,取出耵聍团块或异物之后,患耳听力恢复。急性脓耳听力亦可突然减退,但多伴有发热、耳痛、耳胀不适,检查鼓膜可见充血、外凸或穿孔溢脓,听力减退大多呈传导性聋。鼓膜外伤,或穿孔较大时,可有明显的听力减退,但有外伤史可资鉴别。检查鼓膜:亦可明确诊断。
三、相关检查
1、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浑浊。
2、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辩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1、风邪外犯: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炎: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3、肝阳上亢:突聋发于恼怒之后,头晕、头痛、口苦,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4、气滞血瘀:耳聋伴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聋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舌质暗红,脉涩。
二、治疗原则
内外治相结合,可配合针灸等治法。
三、证治分类
(一)风邪袭肺
症状:多起于热性传染病之后,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耳带状疱疹等。突然听力下降,或伴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宣肺,解表通窍。
方药:三拗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防风、豆豉、僵蚕、浮萍草、路路通,石菖蒲、马兜铃。
(二)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症状:多起病于情绪波动、过度兴奋或郁怒之后。突然听力下降,伴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
(三)痰火上扰,壅结耳窍
症状:耳聋或听音不清,起病突然。头昏头重,胸脘痞闷,咳嗽,咳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通窍。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常用药:胆南星、黄芩、瓜萎仁、枳实、陈皮、茯苓、杏仁、半夏。
(四)气滞血瘀,经脉痞塞
症状:耳聋突然发生和发展,常在数小时或几天内出现听力严重减退,多为单侧,舌质暗红或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老葱、生姜、大枣。
外治法
1、塞耳法
(1)治耳聋铁酒方:饮浸铁之酒,再以磁石塞耳中,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此方既用酒之行气活血通窍,又利用磁铁的磁性感应作用。
(2)菖蒲丸:药丸捻如枣核大。以针穿中心作一孔,取净耵聍后,将药放于外耳道,每日换2次,有行气活血通窍作用。
(3)治耳聋铁环方:将小铁环含于口中,枕于磁石上,或以绵裹铁砂塞耳中,口含磁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左右。此方主要利用磁铁相吸的磁性感应作用以通耳窍。
(4)通耳丸:具活血通窍的作用,塞耳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2-3天后换药,对耳聋属气滞血瘀者最为适宜。
(5)通神散:具有活血祛瘀,解毒通窍功能,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耳聋。塞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换新药。
(6)蒲黄膏:能疏风宣肺,活血通窍。适用于风邪所致暴聋,用法同上。
(7)龙脑膏:功能清热行气通窍,适用于暴聋兼见热象,如发热、口渴、舌红者。塞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次换药。
2、熏耳法:雄黄散4份,加1份艾叶,1份黄柏末,点燃后向耳薰之,每日1次。本方具有解毒通窍作用,不论暴聋、渐聋,均可在各种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
3、贴穴法:以吴茱萸、乌头尖、大黄三味为末,用唾液(亦可用温水)调和,敷贴于涌泉穴。有引火下行的作用。此法适用于肝火,痰火所致暴聋,亦可用于渐聋证属虚火上炎者。
(三)针灸疗法
1、体针:一般暴聋者均可取耳区局部穴位如听宫、听会、耳门,翳风等,针刺这些穴位,有流行气血,通络助聪作用。还可选用中渚、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扶正祛邪。若为风邪外袭者,可选外关、合谷,曲池。以疏风祛邪。肝胆火盛者,取太冲、丘墟以清肝泻火。一般每次选取1-2个局部穴位,1-3个肢体上的穴位。采用泻法。亦可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针刺1次,以10次为一疗程。
2、耳针:取内耳、肾、肝、神门,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左右,以10次为一疗程。针刺这些穴位,有利于加强或调整脏腑的功能,以求复聪。
3、头皮针:取晕听区,每天1次, 10次为一疗程。有行气通络作用。
4、穴位注射:取听宫、翳风、完骨等穴,注入药液。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有养血活血,行气通络以调整耳和脏腑功能的作用。每次可注射1-2毫升。
其他疗法
1、导引法:治疗暴聋的导引方法,一般是通过调整呼吸,机体运动和精神活动而达到行气活血,通行经脉,祛邪助聪的目的,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2、穴位电磁场疗法:用马蹄形电磁铁贴在耳部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上,采用间断续磁场(每秒20次,平均强度1300高斯),每耳治疗时间30分钟,每日1次。以1 0次为一疗程。此法是运用电磁原理在耳部造成磁场,通过经络穴位对磁场磁性的感应而疏通气血,祛邪复聪。本法通过经络调整脏腑功能,因此对于渐聋,耳鸣也有治疗效果。
转归预后
暴聋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如能及时治疗引起暴聋的各种疾病,则听力可以提高、恢复或不继续加重。有些暴聋患者非其它疾病所并发,即临床所称突发性耳聋。如能在发病一周内开始进行正确治疗,80%以上可以痊愈或提高听力。病程超过一月者,也不应放弃治疗,因为此时病变可能仍在恢复过程中。若延误治疗,会明显影响听力的恢复。若放弃治疗,往往可导致终生耳聋。治疗期间应定期或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反复作听力检查,若听力尚在逐步改善者。不论病程已有多久,治疗均不宜中断。若多次复查听力均无改善者,可按渐聋治疗。
预防调护
1、注意耳之保健,不随意挖耳,避免高声刺激,适当运用导引方法等,都是预防暴聋的重要方面。
2、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适温暖,谨防虚邪贼风侵袭,这是防止风邪致聋的关键。
3、注意控制感情,不过度兴奋和发怒,尤其对于素体阳盛,肝火偏旺者,更为重要。
4、饮食有节,不过饥过饱,减少肥甘酒酪,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5、暴聋患者一般精神比较紧张,求愈心切,因此,要安慰患者,使其了解疾病的原因,既重视疾病,又镇定情绪,以便配合治疗。
6、要了解患者的饮食、用药情况,防止患者不适当的饮食和盲目用药,以免影响治疗。
7、对于重度的双侧耳聋患者,要嘱其注意交通安全,并提供必要的生活起居的方便。
8、要劝导患者戒烟,戒酒和少喝浓茶、咖啡之类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