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汉语词汇,拼音bào tiǎn,释义指灭绝,残害;任意浪费、糟蹋。
解释
1.灭绝,残害。
2.任意浪费、糟蹋。
出处
唐·白居易《养动植之物策》:“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契丹凶狡,敢窃边陲,毒虐生灵,暴殄天物。”
金·王若虚《哀雁词》:“其赋形禀气同得于天,故亦未尝不苦则惨而乐则舒,恶夭阏而重生全,奈何暴殄不恤,以为当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
郭沫若《论诗三札》二:“你何苦要那样地暴殄,要使它无形中消灭了呢?”参见“暴殄天物”。
唐·韩偓《再思》诗:“暴殄由来是片时,无人向此略迟疑。”
明·郑若庸《玉玦记·改名》:“寄语富儿休暴殄,俭如良药可医贫。”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向例宫中多用金银丝索缉成荷包,后以为暴殄。”
当代·康笑胤《思君赋》第三章第三节:“怜香惜玉、疼燕悯莺乃他一如既往之性格,他可以煮鹤焚琴,暴殄珍馐,但让他辣手摧花、狠心驱燕则万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