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丝隆头鱼
隆头鱼科丝隆头鱼属动物
暗丝隆头鱼(学名:Cirrhilabrus scottorum ),是斯氏丝隆头鱼的俗称,又名暗丝鳍鹦鲷。身体大部呈蓝绿色,颈部有密集的黑斑,中部有着明亮的橙黄色斑点。成体体长可达13厘米,寿命长达三到五年。栖息于浅海热带珊瑚礁地区。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条件下易于成活,成鱼需要充足的水体,雄鱼之间以及该种同该属其他物种之间易于争斗。在野外广泛分布于热带太平洋的岛屿、珊瑚礁附近。
物种学史
词源:scottorum,以纪念鸟类学家彼得爵士的夫人菲利帕·斯科特(Philippa Scott)(1918-2010)的名字命名。
形态特征
身体大部分呈绿色,背部呈明亮的蓝绿色,其余蓝绿色的部分较暗;身体下部四分之一处为浅红色;眼眶后的头部和身体前上半部分有黑色斑点;吻部呈黄绿色。最大体长13cm(公)
斯氏丝隆头鱼的不同标本在颜色上可能会有很大差异。通常在中部有一个大斑点,且呈红色,橙色,甚至是深蓝色。鳍的末端是黄色或粉红色。雄性和雌性在颜色斑纹上非常相似,尽管雄性在求偶季体色会更加鲜艳以吸引雌性。颜色也可能因状态而异。雄性体型较大,腹鳍细长,尾鳍较尖。
栖息环境
深度3~40m深的热带珊瑚礁海域。
生活习性
在外礁区比隐蔽的泻湖礁更常见。通常形成小型鱼群以捕食浮游生物。这类鱼群主要由雌鱼和幼鱼组成。求偶期雄鱼活跃,经常将鳍竖起并快速游动。
斯氏丝隆头鱼适应力强、易于照料,但成年个体更适合用大型水族箱单独饲养。另外,它们很容易跳缸,因此饲养时需配备遮挡物。
食性:人工饲养条件下,适合投喂鲜活的或者冷冻的小虾、乌贼、贝类以及各种碎鱼块。人工制成的片状和颗粒状饲料也能够适应。由于新陈代谢速率较高,投喂时应“少食多次”,幼鱼至少一天三次、成鱼一天两次。另外,可以尝试将饲料(尤其是血虫)浸泡在适当浓度的大蒜溶液里,以期提高鱼体对诸如小瓜虫等寄生虫所引起的“白点病”等各类疾病的抵抗能力。
群游性:斯氏丝隆头鱼通常对其他鱼类或底层无脊椎动物没有攻击性。。不建议与体型较大且领地意识较强的神仙鱼,如刺盖鱼属刺蝶鱼属鱼类混养,否则它们在摄食方面会趋于劣势。也不能与鳗鱼,鲨鱼,鳐鱼或石斑鱼饲养它们,因为这些鱼会捕食它们。
攻击性:在无法准确判断鱼体性别的情况下建议单独饲养。除非水体容量较大,否则两条雄鱼相遇很容易争斗。它们也可以同该属的其他鱼类混养,但它们攻击性较强,会欺凌其他种类的丝隆头鱼。有规律性的投喂有助于减少它们的攻击性。
寿命:平均寿命为3-5年。
繁殖方式
人工饲养状态下尚不明确。
分布范围
太平洋:从大堡礁到皮特凯恩群岛。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 ver 3.1——无危(LC)。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9 11:30
目录
概述
物种学史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