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诜
唐代高僧
智诜(609~702),俗姓周,汝南(今属河南)人。唐代高僧,禅宗静众·保唐禅派奠基人。
人物生平
智诜十三岁出家,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回国,智诜前往长安,拜玄奘法师学习经论。十几年后,智诜熟知了佛教的经藏和论藏,对日益兴盛的禅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便辞别玄奘,到湖北黄梅县冯茂山投奔禅宗五祖弘忍禅师学习禅法。后投冯茂山五祖弘忍。尝住资州(今四川资中德纯寺三十余载。据近代敦煌出土的《历代法宝记》载,万岁通天二年(696)七月,则天武后诏入内,赐予达摩所传、惠能所持之袈裟。长安二年示寂,世寿九十四。著有虚融观三卷、缘起一卷、般若心经疏一卷。其弟子处寂继承了智诜的禅宗学说,并在资州德纯寺等处弘扬禅法,后处寂传法与无相禅师,无相传无住,由此开创了中国禅宗的净众保唐禅派。
相关事件
师从弘忍
唐显庆二年(657年),智诜熟知佛教的经藏和论藏后,对日益兴盛的禅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便辞别玄奘,到荆州黄梅县冯茂山投奔禅宗五祖弘忍禅师学习禅法。智诜拜见弘忍,弘忍法师问:“你从何处来?”智诜答:“我从玄奘法师处来。”弘忍有所思,说道:“你兼有文字性啊!”因为禅宗的核心,是不列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对看重经纶文字的智诜来说,必须从此改变学佛的方法和途径。弘忍最后收下这个徒弟。智诜从此舍弃经文,一心悟禅,终于升堂入室,成为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
武皇赐衣
武周长寿元年(692年),女皇武则天钦命天冠郎中张昌期迎请六祖惠能禅师入京供奉,惠能称病不去。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再次迎请,惠能仍旧不去。于是钦差转告则天皇帝的旨意:“惠能法师既然不来京城,就请带上达摩祖师的传信袈裟,朕于内道场供养。”惠能无可奈何,只好捧出达摩袈裟,郑重地交与钦差。则天收到达摩袈裟,非常高兴,虔诚地迎入内道场供养。
同年,武则天还迎请了五祖弘忍座下的十大弟子来供养他们,德高望重的智诜禅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把十大高僧请到内廷受供,武则天就请问佛法,就说各位高僧大德,还有七情六欲没有?其他高僧大德都回答得非常玄妙,惟有智诜说了大实话,就说人生则有欲,不生则无欲,说明他不否认个人的欲望,这正合则天皇帝一生充满各种欲望的想法,也表明智诜确实是一位参禅开悟的高僧,她深知智诜的思想境界在神秀等人之上。他虽说“有欲”,但对金钱名利等欲望并不感兴趣,而寄意于山林之乐,禅定之趣。这一大实话式的回答正好符合了武则天一生充满各种欲望的想法。最后武则天龙颜大悦,把达摩祖师的木棉袈裟赐予智诜,并允许了智诜回资州德纯寺修行的夙愿。
公元702年,智诜禅师患病,预感不久将辞世。便叫弟子处寂扶着他下禅榻,取出珍藏的达摩袈裟,传交给处寂说:“此衣是达摩祖师所传袈裟,则天赐吾,吾今付汝,善自保爱。”同年七月六日晚上,智诜禅师奄然坐化,时年九十四岁。
作品一览
《虚融观》三卷
《缘起》一卷
《般若心经疏》一卷
史籍记载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五世旁出一百七人
第一世一十三人
北宗神秀禅师 嵩岳慧安国师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已上三人见录)
杨州奉法寺昙光禅师
隋州禅慥禅师 金州法持禅师
资州智侁禅师 舒州法照禅师
越州义方禅师 枝江道俊禅师
常州玄赜禅师 越州僧达禅师
白松山刘主簿(已上一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历代法宝记》
资州德纯寺智诜禅师。俗姓周。汝南人也。随官至蜀。年十岁常好释教。不食薰莘。志操高标。不为童戏。年十三。辞亲入道场。初事玄奘法师学经论。后闻双峰山忍大师。便辞去玄奘法师。舍经论。遂于凭茂山投忍大师。云。汝兼有文字性。后归资州德纯寺。化道众生。造虚融观三卷。缘起一卷。般若心疏一卷。后至万岁通天二年七月。则天敕天冠郎中张昌期于德纯寺请。遂赴西京。后因疾进奏表。却归德纯寺。首尾三十余年。化道众生。长安二年六日。命处寂扶侍吾。遂付袈裟云。此衣是达摩祖师所传袈裟。则天赐吾。吾今付汝。善自保爱。至其年七月六日夜。奄然坐化。时年九十四。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7:1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