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周大师(668~723),唐代
高僧,俗家姓徐,是
泗州(江苏)人。
人物生平
释智周(公元668-723年),唯识学者。俗家姓徐,生于唐高宗乾封三年(公元668年)。
十九岁受具足戒。
二十三岁,从慧沼受学,成为慈恩宗的嫡传弟子。他学成之后,即到各地弘化,名重一时。当时新罗(今朝鲜)和日本的智凤、智鸾、智雄、玄坊等入唐留学僧,都曾先后从智周受学,使玄奘传译唯识法相之学得以传到海外。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智周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但据唐昙旷「入道次第开决」说,他未尝至长安,而声闻遐被。在玄奘门下的慈恩、西明两系的论争中,慧沼著「成唯识论了义灯」等书,驳破圆测等异说,而阐发了窥基所传的微言奥义。智周即继承慧沼的事业,继续著述。
专宏基师一系之说。他于开元十一年(七二三年)去世,年五十六岁。其後,慈恩宗势骤衰,著述亦渐次零落,惟新罗与日本学僧智凤、智鸾、智雄、玄 先後入唐,从智周受学,玄 留学时间最久(西元七一六~七三五年),他们返日後,即建立了法相宗,为慈恩一系的海外传承。奘门诸师重要著述亦赖以流传不绝。
智周为玄奘的三传弟子,慈恩宗的忠实信徒。玄奘逝世以后,唯识宗分成慈恩寺与西明寺两派。为何分派?可能是因为师承不同,在某些问题上,见地各异。例如西明寺派首领圆测,在玄奘回国之前,就研究过真谛三藏传译的唯识学。玄奘传译唯识时,又有偏爱,只对窥基一人讲授,因此窥基成为玄奘的唯一继承人。
玄奘传授给窥基的是以护法为主的唯识思想,西明寺派不能完全接受,因而发生分裂。智周是慧沼的弟子,他继承其师的思想努力从事于唯识和因明的著述,继续阐扬窥基的学说。
智周著述的持点,绝大部分是重述窥基、慧沼著述中的疑难,并作进一步的解释。例如他的《法华玄赞摄释》是对窥基《法华玄赞》的细绎疏意和问答解难。又如他的《成唯识论了义灯记》是对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的释难等。他的《成唯识论演秘(钞)》是唐代有名的唯识三疏之一。
在智周时代,唯识宗的法运,日益衰微,已成强弩之末。幸好当时有新罗和日本的学人智凤、玄坊等人从他受学。他们回到各自的国家之后,创立法相宗(即唯识宗)。这不仅加强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
佛教文化交流,而且使古代唯识法相的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但是在唯识宗发祥地的中国,自宋代以后,这一宗的章疏和典籍,绝大多数已失传。
直到清朝末年,有杨仁山得到日本学者南条文雄等人的帮助,才将原出于中国的唯识法相章疏典籍从日本取回,并创办金陵刻经处刻版流通,恢复了唯识法相之学在中国的研究。假使没有智周将唯识法相学传授给新罗和日本等海外学人,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就很可能永远湮没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人物评价
智周的著述虽多从慧沼禀受而来,但也包含一部分由玄奘传来而未经前人记述的印土学说。例如∶「枢要记」中释相见影质种子的异解,又如「演秘」卷四释「述记」所引和「瑜伽」五十二说「出世间法由真如所缘缘种子生」一义有关的天竺三释。又如「枢要记」述「能断金刚般若」用杜行 梵本的经过,都可见智周著述是另有亲闻依据的。但慈恩宗的势力,到智周已成弩末。他对于自宗的学说,只限於祖述师传,并没有显著的发展。
主要作品
智周的著作,据「东域传灯目录」所载有十三种,现存十种∶
《法华玄赞摄释》四卷,对窥基法师之《法华玄赞》,“细绎疏意,问答释难”。
《大乘法苑义林章决择记》四卷,是对窥基法师《大乘法苑义林章》之决择释难。
《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一作《入道章》,扼要说明自宗修行次第之境行果。
《因明入正理论疏记》三卷,亦名《前记》《因明纪衡》,是对窥基法师所著《因明入正理论疏》文义之释难。
《
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三卷,补《前记》之缺。《因明入正理论疏钞》一卷,亦名《略记》(或云伪作),是对窥基法师《疏》之简略补充解释。
《成唯识论枢要记》二卷,现存上卷,亦名《成唯识论方志》或《枢要方志》。
《成唯识论了义灯记》二卷,现存下卷(起《了义灯》卷三末至卷六末),是对慧沼法师所著《成唯识论了义灯》之释难。
《成唯识论演秘(钞)》七卷,是对窥基法师所著《成唯识论述记》之随文释难。本书与窥基法师《成唯识论枢要》和慧沼法师《成唯识论了义灯》,并称唯识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