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珠本草
药学教科书
《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无垢晶串;藏名音译为(齐美协称)或(协贡协称),藏名又称(协称)或(资麦协称))不分卷 (约清乾隆时期)帝尔玛·丹增彭措撰。鉴于它的内容和价值,可以和《本草纲目》媲美,被列入我国经典本草著作,载入历史和药学教科书中。
简介
《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藏名《海贡海昌》或《资麦海昌》),是著名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所著。作者对青海东部、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资料,并结合历代藏医药书籍中的药物记载作了考证,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约于1735年完成此书,于1840年木刻版印刷本问世,集藏本草之大成,留传后世。《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体写成,对每种药的功效进行概括论述;下部为解释之部,以叙述文写成,分别对每种药物的来源、生产环境、性味、功效予以叙述。根据药物的来源、生长环境、质地、入药部位的不同,分为十三类。其中珍宝类药一百六十六种;石类药五百九十四种;土类药三十一种;汁液(精华)类药一百五十种;树(茎、干、枝)类药一百八十二种;湿生草类药一百四十二种;旱生草类药二百六十六种;盐碱类药五十九种;动物类药四百四十八种;作物类药四十二种;水类药一百二十一种;火类药十一种;膏汁类药八十二种。在树类,旱生草类,湿生草类药物中又分根及根茎、茎、枝、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皮类等。在动物药中又分头、脑、角、、齿、喉、心、肝、脾、肾、胃、肠、生殖器、骨、骨髓、脂肪、肉、血、皮、毛爪(蹄)、乳、便、昆虫等。
地位影响
共收载药物二千二百九十四种,这是历代藏医药书籍收载药物数量最多的经典著作。这本书的药物分类接近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至今仍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学的分类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记载的药物,除去重复的,实有一千二百二十种,比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药物多423种。在《月王药诊》、《四部医典》中虽然从理论上提出了六味、八性、十七效,但没有在具体药物上予以体现。而《晶珠本草》中每种药物都讲述了味、性、效及其用药的注意事项,这就给药物学增添了具体内容,更为学习药物学的人指明了用药的道理所在。由于《晶珠本草》收载药物种类很多,内容丰富,考证全面,订正确切,因此,为中外研究天然药物的科研工作者所重视。加之所收载之药物绝大部分是青藏高原主产种和特有种,更是引人关注。
作者生平
丹增彭措具体生卒年均不详。从八岁起,他便在众多的学者跟前听受、攻读医学著作和十明之学,学业优殊,名声渐隆藏区。以后他在西藏阿卡地方(今昌都贡觉县)境内创建杜玛寺,并长期居住该地著书立说,写就了佛学、声韵、工艺、历算等著作多种。尤其是他经过亲身调查,总结前人经验,写出了不少医药学方面的书,如:《实用制药程式选集.普照日轮》、《药方集要》、《丸药配方》、《医药异名释要》、《针灸学》等,在藏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丹增彭措通过对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等地的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反复核实资料,并结合对历代藏医药中的记载作了考证,吸收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用20年左右的时间,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终于完成了藏医药学名著《晶珠本草》的撰写工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9 19:5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