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延广
五代将领
景延广(892-947年),字航川,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五代时期将领,赠太尉景建的儿子。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景延广(892-947年),字航川,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人。五代时大臣。父亲景建,精于箭术,常对儿子说:“如果射箭不能射进铁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亲对景延广从小就要求很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景延广的箭术也很出众,而且臂力过人,用的都是硬弓
初仕后梁
后来,景延广和当时其他人一样也投入军队中谋求前途。他开始进的是后梁的军队,在驻守陕州的朱友诲部队里任职,但后来朱友诲因为谋反引祸上身,景延广为了躲避灾难,就赶忙逃走了。开始在华州将领尹皓手下做属将,不久又到了大将王彦章的部队里,在后梁和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景延广身上也几处负伤,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
再仕后唐
在后梁灭亡后,景延广和其他将领一样被后唐军队收编。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五代后唐皇帝)即位时,汴州守将朱守殷不听从朝廷命令,结果被镇压。景延广也在朱守殷的军队里担任军校,因此受到牵连,将要被处死。石敬瑭当时是六军副使,负责处理他们这些人,见到景延广后,非常同情他,于是就秘密地放他出来,不久收入自己的帐下,做了他的属将。
主政后晋
后来,在石敬瑭要称帝时,后唐派张敬达率五万重兵前去围攻太原,石敬瑭让他参与军事,景延广为后晋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等石敬瑭正式称帝时,对景延广也委以重任,让他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后来转守各地,又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成为石敬瑭的心腹大将。在石敬瑭主政的时候,景延广没有干预过政事,而是一心辅佐石敬瑭,做事也很谨慎,但石敬瑭一死,他却从幕后走了出来对军政事务事事关心,但他毕竟是个武将,勇多而谋少,最后自己把命也搭进去了。
石敬瑭在位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有立太子,在他临死之前,将石重贵托付给了景延广和冯道。但有的史书上说石敬瑭原来是想让亲生儿子石重睿继位,而他一死,景延广却说在国家危难之时,应该让长者继位,也就是让石重贵做皇帝。由于他手握重兵,冯道这个人很圆滑,其他人也不敢反对,于是石重贵就继位称帝了。不管怎样,景延广在石敬瑭死去之后,成为了后晋朝廷当中的实权人物。为石敬瑭发丧的时候,有一件事就足以说明问题。文武百官都赶来参加石敬瑭的丧礼,还没有到宫门的时候就都让下马,步行进去,这都是景延广的主意。从此,景延广开始傲视群臣,跋扈起来。而石重贵由于继位有景延广的大力协助,因此对他也是言听计从。
主政之后,景延广就显露出他埋藏已久的反契丹思想,在后晋新皇帝继位时,依照惯例应该向契丹王上表汇报。在用什么身份的问题上,景延广和许多大臣发生了矛盾。许多人认为应该像石敬瑭在世的时候那样称臣,景延广极力反对,他说原来称臣是石敬瑭万不得以才那么做的,现在国家实力雄厚了,不应该再做这种屈辱的事,按照父亲称儿来算,新皇帝称孙就可以了。于是,后晋只给契丹写了一封信通报了消息,连代表自己地位较低的上奏表也没有写,这下可激怒了契丹,马上派专使来斥责他们。
契丹派的专使名叫乔荣,他原是跟随赵延寿投降契丹的,契丹封他为回国使,让他到后晋了解情况。景延广面对乔荣的责问,毫不示弱,让他回去转告耶律德光:“我们的先帝是你们北朝所立,称臣可以,但现在的新皇帝却是我们中原自己所立,作为邻居称孙就很照顾你们了,没有称臣的道理。你们北朝不要小看我们中原,也不要随意侮辱我们,如果不服那就来好了,我们现有十万口横磨剑,正等着你们呢,但将来如果不幸被孙子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归,后悔就来不及啦!”开始,景延广对这个投降契丹的乔荣非常愤恨,说服石重贵将他关进了大牢里,把在后晋经商的契丹人也都杀死了,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与货物,但有些大臣说乔荣不能杀,于是就放了他。
乔荣为了保住性命,等到他要出发回契丹的时候,他对景延广说:“我记性不好,恐怕到了契丹会忘了你说的话,请你在纸上写一下吧。”景延广没有想到乔荣的诡计,于是就写在纸上交给了他。没想到日后乔荣拿出这个来,使景延广无法再为自己狡辩,最终送了命。
乔荣回去对耶律德光添油加醋地汇报了他到后晋的遭遇,转述了景延广骄横看不起契丹的话,耶律德光听了大怒,将后晋的所有使者都关押起来,然后开始准备讨伐这个想独立的后晋。
景延广之所以说那些大话,也并非全是吹牛,后晋经过石敬瑭时多年的积累,国力大增,和契丹交战也有了取胜的可能,后来两次交战都取得胜利就能说明问题,就是使后晋灭亡的第三次如果不是主将投降,后晋将士在稍微好一点的将领指挥下也能取得胜利。但景延广对契丹却没有在战略上做准备,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巩固自己地位上。他的有些做法也对后晋的团结起了反面作用,在当时后晋发生大旱,百姓饿死许多的时候,他还用金银珠宝来赏赐和石重贵一起出去游荡的随从们,无非是拉拢他们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充当他的耳目,达到巩固权势的目的。
不久,准备好的契丹兵向后晋扑来。景延广和石重贵只好领兵迎敌。作战计划和军队的调动,都由景延广来掌握,石重贵也没法节制他。将士们都奋勇杀敌,高行周符彦卿等将领和契丹交战,请求景延广支援,景延广却按兵不动,不知当初那十万口横磨剑哪里去了。后来石重贵亲自领兵去救,才使高行周脱险而回。契丹兵来到景延广的营前,大叫道:“景延广要我们来开战厮杀,为什么不出来决战!”景延广在大营中稳坐不语,任凭契丹叫骂也不领兵迎战,等契丹军队退去时,他还以为是在设计诱他上当,更是不敢出营。一些随军的文臣私下议论景延广:“昔日与契丹绝交,是何等的英勇无畏;现在契丹人来了,怎么又这么怯懦气短!”
由于众将的勇猛杀敌,战争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回到京城后,景延广却遭到众人的攻击:他的母亲病故不去奔丧,还主持军事,违背了伦理道德,因为按照封建法律规定,父母如果去世,就要暂时辞去官职,回家守孝,孝期满了再请求复职或改任,特殊时期不回去奔丧必须有皇帝的特许才行。人们为了攻击景延广,将这件事也拿了出来。景延广还曾诬陷过和他有矛盾的大臣王绪通敌,用酷刑迫使其招认。别人劝解也不行,结果还是将王绪杀死了。这在大臣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景延广还与桑维瀚不和,压制桑维瀚的权力。在众人的一片反对声中,石重贵只好将他罢官,调他到西边的洛阳去做地方官。
景延广到了洛阳,就开始悲观失望起来,也没有了往日的骄横与威风了。原先刚回到京城的时候,晋出帝石重贵对他还是很器重的,因为毕竟战争取得了胜利。石重贵还亲自到他的府上去慰劳,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在当时看来,他所守的恩宠超过了所有的人。但众怒难犯,石重贵只好将他贬官外放任职。他的罢官和桑维瀚也有一些关系,桑维瀚的活动,使石重贵对有才干的桑维瀚产生了希望,也想摆脱景延广的控制,石重贵对他的骄横跋扈也有些不满。在个人的素质方面,桑维瀚比景延广要强得多,在逆境当中,桑维瀚仍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寻找时机再起,而景延广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官运顺利的时候,骄横,看不起别人,而且利用权力排斥异己,甚至诬陷和他有点矛盾的好人,以致惹起众怒,引火烧身。等时运不济的时候,马上就像霜打了的茄子,蔫得再也坚强不起来了。
景延广到洛阳后,觉得自己已经没什么希望了,而且对后晋与契丹的关系也很悲观,和先前的气势判若两人。他认为契丹非常强大,后晋无法取胜,而自己也就这样完了。因此他经常整夜整夜地喝酒浇愁,根本不去想以后如何恢复官职,怎样再为国效力。他只知修造豪华住宅,住在里面沉迷于歌舞之中。
就是在洛阳时,景延广还不知收敛,注意自己的行为,总想贪点钱财纳入私囊。当时在洛阳征集民财供给军用,河南府要出二十万钱,但景延广却想借机图点私利,要把二十万缗改为三十七万缗,他的属下判官劝止说:“公曾经官居显位,既有地位又有财富,现在国库空虚,不得以才向百姓取财,公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景延广惭愧得无话可说,将手缩了回去。
耶律德光专门派数千人马到河阳去抓挑起事端的景延广,并对主将说:“如果景延广向南跑到了吴或者向西跑到蜀,你们也要把他给我抓回来。” 景延广无处可逃,只能前往封丘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对景延广斥责道:“破坏两国友谊导致两国兵戎相见,都是由你引起。”景延广开始还想为自己辩解,但在契丹拿出乔荣当初让他写的字据时,景延广知道再也无法为自己开脱了。景延广受了契丹的酷刑折磨,在押送北上的途中,为了避免以后再受非人的折磨,景延广在半夜的时候,趁守卫的人不注意,自己扼喉自杀了。景延广死的时候,五十六岁。
轶事典故
延广少时,尝泛洞庭湖,中流阻风,帆裂舵折,众大惧。顷之,舟人指波中曰:“贤圣来护,此必有贵人矣。”寻获济焉。竟位至将相,非偶然也。
史书记载
旧五代史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也。父建,累赠太尉。延广少习射,以挽强见称。梁开平中,邵王朱友诲节制于陕,召置麾下,友诲坐谋乱,延广窜而获免。后事华州连帅尹皓,皓引荐列校,隶于汴军,从王彦章拒庄宗于河上。及中都之败,彦章见擒,而延广被数创,归于汴。
唐天成中,明宗幸夷门,会朱守殷拒命,寻平之。延广以军校连坐,将弃市。高祖时为六军副使,掌其事,见而惜之,乃密遣遁去,寻收为客将。及张敬达之围晋阳,高祖付以戎事,甚有干城之功。高祖即位,授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遥领果州团练使,转检校太保,领夔州节度使。四年,出镇滑台。五年,加检校太傅,移镇陕府。六年,召为侍卫马步都虞候,移镇河阳。七年,转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尉。其年夏,高祖晏驾,延广与宰臣冯道等承顾命,以少帝为嗣。既发丧,都人不得偶语,百官赴临,未及内门,皆令下马,由是有骄暴之失。少帝既嗣位,延广独以为己功,寻加同平章事,弥有矜伐之色。朝廷遣使告哀契丹,无表致书,去臣称孙。契丹怒,遣使来让,延广乃奏令契丹回国使乔荣(《契丹国志》:先是,河阳牙将乔荣从赵延寿入辽,辽帝以为回国使,置邸大梁。至是,景延广说帝囚荣于狱,凡辽国贩易在晋境者,皆杀之,夺其货。大臣皆言辽国不可负,乃释荣,慰赐而遣之。)告契丹曰:“先帝则北朝所立,今上则中国自策,为邻为孙则可,无臣之理。”且言:“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他日不禁孙子,则取笑天下,当成后悔矣。”由是与契丹立敌,干戈日寻。初,高祖在位时,宣借杨光远骑兵数百,延广请下诏遣还,光远由此忿延广,怨朝廷,遣使泛海构衅。
天福八年十二月,契丹乃南牧。九年正月,陷甘陵,河北储蓄悉在其郡。少帝大骇,亲率六师,进驻澶渊。延广为上将,凡六师进退,皆出胸臆,少帝亦不能制,众咸惮而忌之。契丹既至城下,使人宣言曰:“景延广唤我来相杀,何不急战!”一日,高行周与蕃军相遇于近郊,以众寡不敌,急请济师,延广勒兵不出,是日行周幸而获免。及契丹退,延广犹闭栅自固,士大夫曰:“昔与契丹绝好,言何勇也;今契丹至若是,气何惫也。”时延广在军,母凶问至,自澶渊津北移于津南,不信宿而复莅戎事,曾无戚容,下俚之士亦闻而恶之。时有太常丞王绪者,因使德州回,与延广有隙,因诬奏与杨光远通谋,遣吏絷于麾下,锻成其事。判官卢亿累劝解不从,寻有诏弃市,时甚冤之。少帝还京,尝幸其第,进献锡赉,有如酬酢,权宠恩渥,为一朝之冠。俄与宰臣桑维翰不协,少帝亦惮其难制,遂罢兵权,出为洛都留守兼侍中。由是郁郁不得志,亦意契丹强盛,国家不济,身将危矣,但纵长夜饮,无复以夹辅为意。(《宋史·卢多逊传》:父亿,景延广镇天平军,表亿掌书记,留守西洛,又为判官。时国用窘乏,取民财以助军。河南府计出二十万缗,延广欲并缘以图羡利,增为三十七万缗。亿谏曰:“公位兼将相,既富且贵,今国帑空竭,不得已而取资于民,公何忍利之乎!”延广惭而止。)
开运三年冬,契丹渡滹沱水。诏遣屯孟津,将戒途,由府署正门而出,所乘马腾立不进,几坠于地,乃易乘而行,时以为不祥之甚。及王师降契丹,延广狼狈而还。时契丹主至安阳,遣别部队长率骑士数千,与晋兵相杂,趋河桥入洛,以取延广。戒曰:“如延广奔吴走蜀,便当追而致之。”时延广顾虑其家,未能引决。契丹既奄至,乃与从事阎丕轻骑谒契丹主于封丘,与丕俱见絷焉。(《辽史》:将军康祥执景延广来献。)延广曰:“丕,臣之从事也,以职相随,何罪而亦为缧囚?”契丹释之。因责延广曰:“致南北失欢,良由尔也。”乃召乔荣质证前事,凡有十焉。始荣将入蕃时,绐延广云:“某恐忽忘所达之语,请纪于翰墨。”延广信之,乃命吏备记其事。荣亦憸巧善事人者也,虑他日见诘,则执之以取信,因匿其文于衣中。至是,延广始以他语抗对,荣乃出其文以质之,延广顿为所屈。每服一事,则受牙筹一茎,此契丹法也。延广受至八茎,但以面伏地,契丹遂咄之,命锁延广臂,将送之北土。是日,至于陈桥民家草舍,延广惧燔灼之害,至夜分伺守者怠,则引手自扼其吭,寻卒焉。虽事已穷顿,人亦壮之,时年五十六。(《东都事略》:昝居润尝为枢密院小吏,景延广留守西京,补为右职。契丹犯京师,以兵围延广家。故吏悉避去,居润为全护其家,时论称之。)汉高祖登极,诏赠中书令。
新五代史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也。父建,善射,尝教延广曰:“射不入铁,不如不发。”由是延广以挽强见称。事梁邵王友诲,友诲谋反被幽,延广亡去。后从王彦章战中都,彦章败,延广身被数创,仅以身免。
明宗时,朱守殷以汴州反,晋高祖为六军副使,主诛从守殷反者。延广为汴州军校当诛。高祖惜其才,阴纵之使亡,后录以为客将。高祖即位,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从领宁江军节度使。天福四年,出镇义成,又徙保义,复召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徙镇河阳三城,迁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天平。高祖崩,出帝立,延广有力。颇伐其功。初,出帝立,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而已,大臣皆知其不可而不能夺。契丹果怒,数以责晋,延广谓契丹使者乔莹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卫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莹知其言必起两国之争,惧后无以取信也,因请载于纸,以备遗忘。延广敕吏具载以授莹,莹藏其书衣领中以归,具以延广语告契丹,契丹益怒。
明年春,契丹入寇,延广从出帝北征为御营使,相拒澶、魏之间。先锋石公霸遇虏于戚城,高行周、符彦卿兵少不能救,驰骑促延广益兵,延广按兵不动。三将被围数重,帝自御军救之,三将得出,皆泣诉。然延广方握亲兵,恃功恣横,诸将皆由其节度,帝亦不能制也。契丹尝呼晋人曰:“景延广唤我来,何不速战?”是时。诸将皆力战,而延广未尝见敌。契丹已去。延广独闭壁不敢出。自延广一言而契丹与晋交恶,凡号令征伐一出延广,晋大臣皆不得与,故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延广为言。契丹去,出帝还京师,乃出延广为河南尹,留守西京。
延广居洛阳,郁郁不得志。见晋日削,度必不能支契丹,乃为长夜之饮,大治第宅,园置伎乐,惟意所为。后帝亦追悔,遣供奉官张晖奉表称臣以求和,德光报曰:“使桑维翰、景延广来,而割镇、定与我,乃可和。”晋知其不可,乃止。契丹至中渡,延广屯河阳,闻杜重威降。乃还。
德光犯京师,行至相州,遣骑兵数千杂晋军渡河趋洛,以取延广,戒曰:“延广南奔吴,西走蜀,必追而取之。”而延广顾虑其家,未能引决。虏骑奄至,乃与从事阎丕驰骑见德光于封丘,并丕见锁。延广曰:“丕,臣从事也,以职相随,何罪而见锁?”丕乃得释。德光责延广曰:”南北失欢,皆因尔也。”召乔莹质其前言,延广初不服,莹从衣领中出所藏书,延广乃服。遂叱而锁之。将送之北行,至陈桥,止民家。夜分,延广伺守者殆。引手扼吭而死,时年五十六。汉高祖时,赠侍中。
参考资料
景延广.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3: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