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位于山东省
曹县,亦名
楚丘,又名邳(丕)山,商都景亳所在地。位于山东
菏泽市曹县东北四十里
梁堌堆景山遗址。夏禹时,景山称桑台,夏中后期为楚人所居,称楚丘。 周代,宋人占据,称武城。秦时称武城县,项羽为西楚霸王时,改称楚丘县。明清两代,楚丘复称景山,设景山铺,景山里。梁氏在景山建村,名景阳村,后改称梁堌堆(土丘)。
景山,亦名楚丘,商都景亳所在地。位于山东
菏泽市曹县城东北四十里,今
梁堌堆。《诗经·商颂》是歌颂殷先祖成汤、武丁的祭庙之乐,其《烈祖》云:“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又《殷武》有:“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商邑翼翼,四方之极”,“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其中景、景山即指商都之景山。《烈祖》之句,意为景山四周,皆大河也。《殷武》之句,意为上天命大君主商汤设立都城在夏禹创业的地方;商之王都整饬,为四方之极;登上景山,松柏高大且直立。
周代,宋人占据,称武城。秦时称武城县,项羽为西楚霸王时,改称楚丘县。隋代,楚丘因属己氏县(县治在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东南),乃改己氏县为
楚丘县。明清两代,楚丘复称景山,设景山铺,景山里。
景山又名邳山,在商时是象征兴盛的著名大山,《国语·周语》有“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的记载,商汤之都亳,因有景山而名景亳,商汤灭夏前,曾在景山会盟诸侯,作《汤誓》,历数夏桀之罪,史称“
景亳之命”。商汤在此称“吾甚武”,景山东北侧称武城,即源于此。
商汤灭夏后,天大旱,汤王穿素衣骑白马,“剪发断手”,亲自登上景山桑林,把自己当作牺牲,自责不足,祈天求雨,言未毕,大雨降下,旱情解除。
商时景山周围有
济水支流(名
黄沟水)经过,山上有高大笔直的苍松翠柏,对此,史籍记载较多,《诗经·商颂》是歌颂殷先祖成汤、武丁的祭庙之乐,其中《烈祖》云:“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其中景,即景山,意为景山四周,皆大河也;《殷武》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其意为登上景山,看到松柏高大且直立。周代,景山属宋国。后又改称楚丘。明清两代,
楚丘复称景山,设景山铺,景山里。梁氏在景山南建村,名景阳村,后改称梁堌堆。
近几年来,山东省曹县梁固堆村委会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梁固堆景山遗址进行开发建设,建院墙600余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花草3000余棵,建有玉皇殿、泰山殿、老君殿、三宫殿、龙王殿、火神阁、佛殿,建筑面积共450余平方米。
梁堌堆景山遗址,经勘察,遗址范围南北92米,东西124米,平面呈一东南—西北略长的椭圆形。由于群众取土,使地面以上堌堆缩小。现景山堌堆南北约33米,东西约39米,总面积1287平方米,高约5米,土色黑灰,上植有柏树数株。保存基本完好。
1976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的西侧试掘,开了一个25平方米的探方,出土了大量的各时期陶器残片。从这些标本看,龙山时期的遗物有泥质方格纹灰陶罐、凿形鼎足、器盖、釜、罍、陶纺轮、石镰;商周有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甗、罐、盆、尊,泥质灰陶缸;汉代有泥质细绳纹陶片。
景山遗址包含龙山、商代、周代、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1977年,被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