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君碑
东汉时期隶书书法碑刻
《景君碑》是刊刻于东汉时期的一方碑刻,全称“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又称“北海相景君碑”和“景君铭”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济宁博物馆
碑刻内容
碑阳
(碑额)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
惟汉安二年,仲秋□□,故北海相任城景府君卒,欤歔哀哉!国□□宝,英彦失畴。列宿┘亏精,晚学后时。于何穹仓,布命授期,有生有死,天寔为之。岂夫仁哲,攸剋不遗。于是┘故吏诸生相与论曰:上世群后,莫不流光□于无穷,垂芳耀于书篇。身殁而行明,体亡而┘名存。或著形象于列图,或𣪠颂于管弦。后来咏其烈,竹帛叙其勋。乃作诔曰:伏惟┘明府,受质自天。孝弟渊懿,帅礼蹈仁。根道核艺,抱淑守真。皛白清才,剋己治身。寔渘寔┘刚,乃武乃文。遵考孝谒,假阶司农。流德元城,兴利惠民。强衙改节,微弱蒙恩。威立泽宣,┘化行如神。帝嘉厥功,授以符命。守郡益州,路遐挛亲。躬作逊让,夙宵朝庭。建策忠谠,┘辨秩东衍。玺追嘉锡,据北海相。部城十九,邻邦归向。分明好恶,先以敬让。残伪易心,┘轻黠逾竟。鸱枭不鸣,分子还养。元元鳏𡪍,蒙祐以宁。蓄道修德,□祉以荣。纷纷令仪,┘明府体之。仁义道术,明府膺之。黄朱邵父,明府三之。台辅之任,明府宜之。以病被┘征,委位致仕。民□思慕,远近搔首。农夫醳耒,商人空市。随舆饮泪。奈何朝廷,夺我慈父?┘去官未旬,病乃困危。珪璧之质,临卒不回。歔欷霣绝,奄忽不迟。孝子憉𢣦,颠倒剥摧。遂┘不剋寤,永潜长归。州里乡党,陨涕𠬻哀。故吏忉怛,歔欷低徊。四海冠盖,惊𢝆临怀。大命┘□期,实惟天□。明王设位,明府不就。臣子欲养,明府弗留。歍歔哀哉!┘
𤔔曰:孝积幽穸,丧至□兮。□□□□,翔议郎兮。再命虎将,绥元元兮。规策矩谟,主忠信兮。┘羽卫藩屏,抚万民兮。□□□□,恩弥盛兮。宜参鼎𨋥,坚干祯兮。不永麋寿,𠔚臣子兮。仁┘敦海岱,著《甘棠》兮。刊石勒铭,□不亡兮。┘
碑阴
(说明:□,表示缺一字;加粗,表示碑作异体;加框,表示字残缺不全;┘,表示分行。)
创作背景
据碑文记述,景君曾任河北大名县司农,因为官清正,兴利惠民,被朝廷升为益州太守,后调北海(今山东昌乐县西)任相国,于东汉汉安二年(143年)秋季病逝。景君去世后,北海故吏诸生为其立碑,歌颂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所立即《景君碑》。
对于立碑时间,林侗《来斋金石刻考略》、阮元、毕沅《山左金石志》、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李光暎《金石文考略》、赵绍祖《古墨斋金石文跋六卷》中记载均为“东汉汉安二年(143年)”,有的则具体到了东汉汉安二年(143年)八月。王昶《金石萃编》与丁绍基《求是斋题跋四卷》中的记载则为:“顺帝汉安三年甲申仲秋。”据范晔后汉书》,汉顺帝汉安三年(143年)四月,立皇子刘炳为太子,改元建康。八月,汉顺帝崩,刘炳即皇帝位。由此可推断出,在汉安三年(143年)里并没有仲秋这一时间。而在《景君碑》的碑文中有可能是因为原石磨泐,而将“二”字两横之间的泐点误以为是横画,即《金石萃编》与《独笑斋金石文考》中对于立碑时间的著录有疏忽之处。此外,赵绍祖在《古墨斋金石跋》中提出了一种观点:“列名后又有铭辞,虽残缺,玩其文意,是述三年之后,当离墓侧,而致其以义割志之意,然则碑盖刊于汉安二年之后三年,永嘉本初之际也。”即《景君碑》应是东汉汉安二年(143年)景君下葬之后,门生故吏行服三年毕,在离开之时所立。从碑阴的“圣典有制,三载已究”来看,应当在三年服行毕之后立碑。但一般情况下,应当在下葬时或稍后立碑,而不应当等到三年之后。对此,有3种可能:①《景君碑》的最后题记与碑的正文并非同时刊刻。碑文为下葬或稍后所刻,而碑阴最后的题铭为行服三年毕,将要离开时所刻的具有纪念意义的题记。②“圣典有制,三载已究”中的“三”是虚指,指多次或多数,并非真正的表示是三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和“三思而后行”等中的“三”均泛指多数或多次,表时间久。为了配合碑阴的押韵,符合文体的体裁而进行的书写。③确实是在三年服行完成之后立的碑。东汉时期,炼钢技术的进步加上名门望族重视墓葬礼仪,讲究坟墓的建设。在社会上层兴起了大兴墓碑之风,而在此现象形成之后,经常会有子孙为去世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祖先造立墓碑,如《袁安碑》《王孝渊碑》《鲜于璜碑》。
艺术鉴赏
碑阳技法
书写技法上,《景君碑》的碑阳笔法取之于隶,姿势取之于篆,峻爽峭拔。结体上,多取纵势,左收右敛,竖笔直垂而下,挺键势险,中正沉着,给人正面照人、不偏不倚、左右对称、自然而然之感。用笔上,以方笔为主,横笔多平直,不作“蚕头燕尾”,撇画如同楷画,捺笔作重点强调,多以方脚出锋,转折之处可以看出浑厚之意,使得整体和局部充满力量感。与马王堆简帛中的写法相比,二者“令”字最后一竖笔写法较为相像,“纷”字左右的结构较为相似,“弗”字的笔画与结构较为一致。碑中这些虽没有完全与简帛达到一致,没有简帛中书写的那样酣畅淋漓,但是也难掩其中的简帛遗意。章法上,行列排布整齐,极有规则。
风格对比
书写风格上,《景君碑》的碑阴与碑阳截然相反。如“书”字,碑阳比碑阴更加正统,方笔的气息更加浓厚,捺画的书写也更加朴实;“吏”字,碑阳较碑阴来说结构更加紧凑,更加扁平,刻工更加精细;“安”字,碑阳较碑阴来说更加具有隶书的朴实厚重。
作品评价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书法故自古雅。(《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四·汉景君铭》)
明末清初收藏家孙承泽:其书方整有分法,王元美称之曰古雅,非溢美也。(《庚子销夏记·卷五·北海相景君碑》)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元吾竹房《三十五举》云:“隶书须是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此语惟是碑可以当之。牛真谷云:“隶有篆体。”洵知言哉。解此,则可以通其义于天玺三段碑矣。(《两汉金石记·卷八·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①隶法易方为长,已开峭拔一派。郭兰石谓学信本书,当从《郑固》《景君》入,可谓采原之论。(《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北海相景君碑》)②《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近代书法家康有为:①骏爽则有《景君》《封龙山》《冯绲》。(《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②《景君铭》古气磅礴,曳脚多用籀笔,与《天发神谶》相似。(《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
近代篆刻家、藏书家姚华:《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弗堂类稿·跋衡方碑将字本》)
历史传承
流传情况
《景君碑》原在山东济宁任城县,后移置济宁文庙院内。民国十八年(1929年),济宁县教育局局长王大恕在济宁铁塔寺东侧创建“小金石馆”(即今济宁市博物馆汉碑室),将碑移置馆内。
参考资料
东汉 景君碑.济宁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1:40
目录
概述
碑刻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