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禅院
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禅院
普济禅院(俗称观音堂),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禅院与最具规模的庙宇。普济禅院为中国古翚飞式的佛教建筑,保存着明清南方庙宇的特色。普济禅院始祖为石濂大汕(1633-1705),属禅宗南禅曹洞宗。普济禅院的主体建筑分为三殿:大雄宝殿:供奉丈八金身的三宝佛像;长寿佛殿:供奉长寿佛;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士、十八罗汉。普济禅院在殿堂悬挂于了历代众高僧和不同艺术名家的书画、书法和文物,以供游客欣赏。普济禅院、妈阁庙与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古庙。在1992年,更被评为澳门八景之一。
寺院介绍
普济禅院位于澳门美副将大马路,是澳门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是澳门著名禅院之一,与妈阁庙、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而且来往交通极之方便。观音堂又称普济禅院,是澳门三大禅院中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占地广阔、建筑雄伟的一家。建于明朝末年,是澳门现存最大及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距今约三百六十多年,庙貌巍峨,深入三进,棋连几座。 观音堂之名闻遐迩,除在于其悠久历史以外,更是签署中美《望厦条约》的地方。禅院为中国古飞式的佛教建筑,具中国名山古刹的特色,禅院的首座是大雄宝殿,次殿是长寿佛殿,后座正殿是观音殿。院后还有广阔幽深的后花园,是一座颇具规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筑群。 除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和雕塑之外,禅院还藏有不少珍贵经卷,以及名家留下的字画,均为澳门重要的文物。禅院东面的后花园,有一株生态奇特的连理树,吸引不少游客来观赏,有一张石桌,四条石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即在此处签订。石桌石凳保存,侧面的碑亭让人重温这段沉痛的历史。
大雄宝殿正对禅院,庄严宏纬,供奉三尊三宝佛像,皆为丈八金身,魁梧雄伟,其中之一为佛祖释迦牟尼,还有燃灯佛弥勒佛
殿旁悬有一个铜钟,古色斑驳,已有三个半世纪的历史。殿顶的头瓦脊,镶有朝琉璃瓦及精工镶嵌的石湾公仔,栩栩如生,维肖维妙。 次殿是长寿佛殿,供奉长寿佛,佛像安详,象征佛陀普渡众生的精神。进入主殿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士莲台,樟木雕塑。十八罗汉分列主殿两旁,雕工精细,造型神态活现,其中位于左面的一尊罗汉,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鬓曲,极像外国人,据称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索罗,他曾在中国研习佛理。
观音殿是禅院的正殿,每逢观音诞期,殿内香火鼎盛,善信络绎不绝,场面热闹。 观音殿旁有一小庭园,围绕着园中的莲花池有十数盆栽,其中之一盆栽生长形态独特,历经数十寒暑,树枝弯曲长成一个“寿”字,传说善信只要手触“寿”字,便可长命百岁。禅院内进的前厅挂有一幅画像,人称“大笑佛”,无论从那个方向欣赏画像,佛相均咧嘴相视而笑。
禅院内收藏了很多名家的书画、书法、文物,包括驰誉中外画坛的岭南派大师高剑父乃乃徒关山月,有岭南三大诗家之称的陈恭尹,著名学者章太炎等人,他们的作品悬挂于殿堂,供游客欣赏。在院内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饰,而书法雕刻,亦见清雅。两度屏风,每度刻四屏条,收米芾、董其昌、刘墉等历代名人手迹,刻工精细。 步入后花园,有一花冈石桌和四条长石凳,就是签订中美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的地方。1844年,清政府国势日衰,列强觊觎,美国以顾盛为代表,与清钦差大臣耆英于澳门签署《望厦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港口,扩大美领事裁判权。1944年,禅院于石桌后方立一亭碑,记述此事。
普济禅院为三进式建筑,首座为大雄宝殿,二进为长寿佛殿,三进为观音殿。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有天后殿、地藏殿、关帝殿、藏经楼等建筑,东侧还有一后花园,广植花草,茂林修竹,清荫幽寂。整个庙宇巍峨壮观,古朴典雅,构筑精美,庭院广阔,香火旺盛,是港澳罕见的佛寺建筑群,寺院气氛相当浓郁。普济禅院收藏的文物十分丰富。禅院收藏了历代众高僧和书画名家的作品,像大汕和尚的遗著《离六堂集》十二卷、迹删高僧的草书屏条、天然和尚的行书诗轴《咏百合花之二》,澹归和尚手写的《丹霞日记》、清代画家罗岸先画的《米现宫拜石图》、章太炎的行草对联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抗战期间,岭南派画师高剑你和他的徒弟关山月曾在这里避难并教画习艺,留下了很多作品。院内有一幅《大肚笑佛》,画中的大佛笑口常开,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大佛都对着你笑,大佛的眼睛、脚趾也像是随着你移动,此画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观音殿内的十八罗汉中有一个鼻高眼凹、须发鬈曲的洋罗汉,传说是为了纪念意大利马可 . 波罗在此学习佛理而塑造的,体现了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地的历史和特色。观音殿内的《福禄寿盆景树》,树高不到一米,但树龄已达120多岁。从正面看是个“福”字,从背面看是个“寿”字,树的顶部有一簇四季常青的绿叶,故被人们誉为“福禄寿树”。后花园内还有一棵巨大的“连理枝”,四干并连,形态似鹿。传说有一对年轻男女相爱,愿结连理,因遭家庭反对,好事成空而双双自尽。后来家人将他俩合葬一处。不久,墓地长出了连理树,并且还繁殖出小树来。
在后山花园中的连理树,是一棵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榕树,美髯飘拂,状貌古拙,高逾数丈。树的茎部四株相连,造型颇似长颈鹿。近年不幸枯萎,但仍具吸引力。“连理树”的命名,取意于“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关此树,流传着一个哀怨动人的故事,在观音 堂建庙之初,附近有一双情侣,因家庭反对成婚而双双殉情自杀,死后合葬之处长出这棵连理树,以表示爱情坚贞不渝及至死不离之意。
环境介绍
普济禅院位于美副将大马路,是闹市当中的一方净土。她是澳门最著名的古刹。由此凭高远望,珠海清晰可见。昔日的普济禅院在澳门城外望厦村的东面。相传望厦村的西边有一座观音古庙,为当地村民所建,村外人不得入寺参拜。朝天启年间,有位游方僧来到望厦村,在村东荒地的一棵樟树上悬挂观音菩萨的画像,并且每天在树下诵经,藉此化缘。当时寓居澳门的闽籍人士因为不能进入观音寺,便与此僧一起诵经。以后,信徒便在此地集资兴建了观音堂,这座观音堂就是普济禅院的前身。鸦片战争以后,葡萄牙政府将澳门属地逐步向北扩展,并开辟了美副将大马路,占用了禅院门前的空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带兴建了多栋楼房,这片清净简朴的郊野变成了热闹的街市。 普济禅院占地很广,寺庙巍峨。寺门前写着“普济禅院”四字,两旁的对联为:“贝叶传经西天竺境,莲华妙法南海潮音。”庙内有殿堂多层。第一重为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旁悬一口大铜钟,铸于崇祯五年。第二重为长寿佛殿。第三重为观音殿。大殿的西侧依次为天后殿、地藏殿、语清殿、龙华堂、静乐堂和祖师堂。大殿的东侧依次为关帝殿、客堂、檀越堂。再向东伸展还有报恩堂、斋堂、方丈室、藏经阁等。后面还有幽静的花园。普济禅院的后山上有棵百年历史的老榕树,高数丈,绿叶婆娑。这棵榕树四株相连,人称其为连理树。此中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三百年前,有位吴姓少女与邻村一位农家子相恋。但是女方父母却嫌弃男方家穷而加以阻拦,致使两人好梦难圆,二人于是相约同缢于山冈上的一棵大树下。女方父母懊悔之余乃答应让两人合葬。后来墓地上就长出了这棵连理树。此外,花园后面的高丘上还有一座普同塔,塔内安放历代高僧的骨灰。普同塔形如古墓,以石砌成。塔后立有碑志: “本山至天启三年由循智祖师斥衣钵资购下。崇祯五年建斯普同塔。雍正癸酉,比丘天树,乾隆丙午,比丘静持,同治癸酉,比丘畅澜,均重修之。至民国丙子,塔渐颓毁。比丘遐龄、比丘济航经营之,遂成今观焉。”除了普同塔之外,后山还有一座八十二人合葬的墓冢。1874年澳门遭遇台风,死伤无数。事后将部分尸体合葬于沙岗。1905年,由于开辟马路,因而将沙岗墓地迁移到普济禅院的后山。 普济禅院缺乏创立禅门的碑志记载,其初创时日已经难于确考。寺内有块高四尺的石碑,中间刻有“祀坛”两字,其下署日“天启七年七月吉日立”。 “天启七年”即1627年。寺内还有刻有崇祯五年(1632)铸造字样的一口大钟。根据这两条材料推断,普济禅院至少已经有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
普济禅院可以考知姓名的祖师为大汕和尚。大汕和尚,字石濂,号石莲。原籍江西南昌,生于明崇祯六年,十六岁时在苏州削发为僧,后移居广州长寿寺。他是位富有民族气节的高僧。他募捐来的巨款除资助各地寺院以外,还用以支持各地反清义士。可惜晚年事发,于押解途中圆寂。时为康熙四十一年 (1702),享年六十九岁。他的画像供养在祖师堂内。大汕和尚之后,畅澜和尚接任住持。畅澜和尚深感寺域狭小,便发心募缘以扩建修葺寺院。此举获得当地信徒的大力支持。清咸丰八年(1858)终于完工。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慧因和尚住持普济禅院长达半个世纪,为普济禅院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纪念慧因和尚,1980年10月在后花园兴建了一座六角亭,亭内放置一座高约两米的慧因和尚像供人瞻仰。
历史介绍
创建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的普济禅院,是澳门本土佛教有史可考的最早纪录。关于普济禅院的始建年代,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该寺创建于明天启年间,其根据是院内存有一块名为“祀坛”的碑石。据说该碑石“高逾四尺,是花岗岩石,俗称麻石,中间刻着‘祀坛’两个大字,两边各有一行小字,一为‘天启七年七月吉日立’,一为‘南邑许望官喜舍’。”(注:李鹏翥着:《澳门古今》,三联书店香港分社/澳门星光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13页。)又据说,此小屋位于今普济禅院的慧因大师纪念亭一端,属游人止步的范围。屋内还有两块重修望厦祀坛碑记:一块立于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1823年),另一块立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碑石上刻着:“普济禅院祀坛之建创自明 天启七年闽省南邑许望冠所造也向在院外之右”,“道光十三年集众捐资重修……将祀坛迁建于院内之花园俾香烟有赖且可免设司祠之人”(注:同上引书,第213-214页。)。其实,此“祀坛”原本就不是普济禅院之物。据邓《志》卷三《坛庙》说:“坛则不屋,达天阳也;庙则不坛,兼人享也;幽明屈伸之义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事孔明,后世所忽……”申《志》卷二《坛庙》所记与邓《志》基本相同。由此可证,此祀坛的确本非庙中之物,本来是村民用来祭祀无后的孤魂野鬼的,在方志中的正名为“厉坛”。又有别名为“义祀坛”或“无祀坛”,如莲峰庙旁的祀坛便有此称。所以,此祀坛虽然现存于望厦普济禅院的花园内,但其最初实与禅院无涉,其纪年不可作禅院创寺之证,但却可以为望厦村开村年代之证。由天启七年“祀坛”之碑石,可证望厦正式开村立坛就在天启七年。此“祀坛”其实就是设在望厦村村口的社稷坛,所谓开村立社,两者应是同时进行的。但自清道光以后至,人们便一直误认为祀坛碑是属于普济禅院之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清末以来已很少人知道明至清前期所实行的“坛则不屋”和“庙则不坛”的原则了。因此才有为坛加屋甚至把坛搬入庙内的现象出现和流行。再说,祀坛的性质和含义本身更可证明其本非崇拜观音的观音堂亦即普济禅院所应设的(注:此段参阅澳门大学谭世宝教授的打印稿)。
既然不能以“祀坛”的年代确定普济禅院的始建年代,那么,前述该院建于崇祯五年的说法根据何在呢?证据有二:一是普济禅院大雄宝殿古铜钟。李鹏翥在《澳门古今》中说:“普济禅院的大雄宝殿,庄严宏伟,内供三尊三宝佛像,俱是丈八金身,魁梧奇伟;旁悬一个大铜钟,古色斑驳。原来这个铜钟在《香山县志》中有所记载:‘普济禅院钟款,右钟在澳门望厦村,款云:崇祯五年。’”(注:李鹏翥着:《澳门古今》,三联书店香港分社/澳门星光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15页。)若此说属实,则此庙始建之年当为崇祯五年(1632)。因为铜钟应是立庙的基本必须用品之一,而且是长久性的耐用品,故开光启用后无特别原因就不会更置。二是普济禅院后山的普济寺普同塔。据普济禅院上任住持慧因在塔后的碑志上称:“本山自天启三年由循智祖师斥衣钵资购下,崇祯五年建斯普同塔。雍正癸卯比丘天树、乾隆丙午比丘静持、同治癸酉比丘畅澜均重修之。至民国丙子,塔渐颓毁,比丘遐龄、比丘济航经营之,遂成今观焉。”此碑志所提供给我们的明确信息,正如《澳门宗教》的作者之一郑炜明所说:“由此碑志我们可以推知普济禅院或最迟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起已开始经营,创院祖师为循智大师,而普同塔则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立志的慧因大师乃普济禅院的前任住持,他的说法应该可信。” (注:郑炜明、黄启臣着:《澳门宗教》,澳门基金会,1994年11月第1版,第13页。 )至于普济禅院的创建时间,虽无明示,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创院祖师循智大师于天启三年开始斥资经营,九年之后即崇祯五年普同塔建成,这一时间恰与普济禅院大铜钟的款文相符。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普同塔的建成时间就是普济禅院的落成时间,同在崇祯五年。这样规模的一座寺院,从筹划至建成,历经九年时间,是完全可能的。而若因此认为“寺庙建于明末天启年间,1623年投入使用”(注:李桂玲编著:《台港澳宗教概况》,东方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442页。), 则显然属于误断。
普济禅院是澳门最古老巨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澳门纪略》曰:“旧有普济禅院。”《香山县志》亦云:“普济禅院在澳门望厦村。”普济禅院,原名观音堂,在昔日望厦村的东面,因供奉观音菩萨而得名。在望厦村的西面,原有一所观音古庙,是土著村民所建,规模较小,每逢观音诞辰,只许本地村民膜拜,排挤外地信众,因此当时居澳的福建籍人士便发起建成比原古庙更为轩昂的观音堂。观音堂建成后,三百多年来,几经扩建,终于发展为规模巨大、庄严宏伟的普济禅院。
游客须知
景色特点
:大雄宝殿正对禅院,庄严宏伟,供奉三尊三宝佛像,皆为丈八金身,魁梧雄伟,其中之一为佛祖释迦牟尼。主殿供奉观音,观音大士雕像的莲台由樟木雕塑 。十八罗汉分列主殿两旁,雕工精细,造型神龙活现。观音殿是禅院的正殿,每逢观音诞期,殿内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场面热闹。
美食小吃
牛腩捞面:牛腩、牛筋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口感,但一样的有嚼头,而且入味,与弹牙的粗面配合,是美味组合。
住宿
皇都酒店 地址: 澳门得胜马路2-4号
交通
公交8A、17、18、19、26路
参考资料
普济禅院.光明日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5 08:21
目录
概述
寺院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