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学派
学派名词
普林斯顿学派(Princeton school)数学史专门术语.指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普林斯顿,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学派,以范因(Fine, H.B. >、维布伦(Veblen, O. )、外尔(Weyl,
美国数学在19世纪后期逐渐与欧洲数学接轨.范因就是在当时的世界数学中心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他自1885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工作,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1904-1928年)、教师会主席、科学系主任、代理校长等职,1911-1912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他以讲课、编写教科书和科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普林斯顿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维布伦1905年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在几何基础、射影几何、组合拓扑等领域做出了成果.1922年后,他与艾森哈特(Eisenhart , L. P.)一起引人路线(path)概念作为空间的基本结构元素,深人研究了这种路线几何学的流形,后又对微分流形和微分几何的公理化进行了深人研究,并注重微分几何与相对论、电磁学、动力学和量子理论相结合.他的《射影几何》(1910年,1918年),《位置分析》(1922年)都已成为经典著作.1933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立,聘请了一批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创办了《数学年刊》,开设了数学讨论班.外尔开设连续群、不变量及“当前文献”课与讨论班;莫尔斯开设大范围分析课及讨论班.此外,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er, J. W.)和莱夫谢茨(Lefschetz, S.)开设拓扑课及联合讨论班,诺伊曼
普林斯顿学派既在传统优势的微分几何与拓扑学中引进新的工具,又开拓数学物理等新领域.该学派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以数学理论研究推动科学应用,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成功模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3 15:1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