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圣母是中国的一个神话人物,属于虚拟事物。相传,宋朝年间,朝廷下旨要在晋祠内修建圣母殿,按照朝廷的旨意,圣母殿内还要摆放43尊塑像。眼看着朝廷限期交工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工匠们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大家焦急万分却又不知所措。突然有一天,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闲庭信步地来到了工地上。老人旁若无人地摆弄起工地上的碎木料,只见他将这些木料左一搭,右一搭地拼接起来,最后竟搭起一座小小的圣母殿模型,更绝妙的是,这座圣母殿模型内竟没有一根柱子,老人巧妙地将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圣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
它是中国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核心建筑,位于晋祠中轴线的最后方。圣母殿前临鱼沼,后拥危峰,殿高19米,殿顶筒板瓦覆盖,黄绿琉璃剪边,整个殿宇富丽庄重、雄伟壮观。奇特的是,晋祠圣母殿内没有一根柱子,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丰碑。那么,这座独特的建筑是如何建成的呢?这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工匠们看到这个模型兴奋万分,他们决定就按照这个模型来修建圣母殿,本来想感谢一下这位老人的帮助,可是老人却再也杳无音信了。有人说,这位老人是古代木匠鼻祖鲁班显灵。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后来,人们在离圣母殿不远的地方建了一座鲁班庙。鲁班庙与其说是为祭祀鲁班而建,倒不如说为了纪念当时建造圣母殿的能工巧匠而建。工匠们加紧工期,很快圣母殿就建好了。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去16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内没有一根柱子,殿前廊和殿内显得十分宽敞。
建好的塑像共43尊,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这位捧印的侍女,稳重老练、不苟言笑,是一位稍有权势的侍女;这位身材纤弱的侍女,神情落墨,好像有满腹心事;这位老年侍女,一看就是历尽沧桑,她微微下撇的嘴角表明对现实的不满;这位小侍女,头微微左倾,初入宫帏、未经世事和拘谨小心的神态被表现得惟妙惟肖。圣母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装饰的42名侍女守护着,显得气派非凡,那么这位美丽的圣母是谁呢?
据记载,唐叔虞在位期间,把国家治理得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后人为了奉祀唐叔虞,在晋水源头修建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晋祠。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匡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传说有一次,赵匡义微服私访,坐在酒家里,这时一个说书的讲了一个段子,说太原是龙城,唐朝的李渊、后唐的李存瑁、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
太原起兵夺取天下的开国皇帝。这个说书的谈古论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赵匡义琢磨起来,看来,自己要想坐稳皇帝的宝座,还真不能放松了对太原的警惕。回宫后,赵匡义找了几位颇懂星象的大臣商议,随后下旨便要把太原城夷为平地。他先选派了不少有名的精兵强将,又调集了50万大军,亲自督阵,开赴晋阳。
赵匡义的大军浩浩荡荡占领晋阳后,他下令将全城百姓赶出晋阳城,又命令士兵四处放火,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不出数天就化成一片平地;赵匡义还是不死心,第二年,他又下令引决汾水和晋水,把已烧得一塌糊涂的晋阳城又漫灌了一遍。就这样,太原城经历了一场浩劫,晋祠圣母殿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
相传,重修晋祠是皇帝宋仁宗赵祯下的旨,但是在当时的朝廷,还有一个实权人物,这就是宋仁宗的母亲——刘太后,巧的是刘太后也是晋阳人,一天,刘太后宣自己的几位亲信进宫,说自己晚上经常梦到城里百姓,有的生病、有的破财,她颇为担心。刘太后一听自己的音容能流传千古,自己十分高兴。但是,她心里也非常清楚,此时距离赵匡义摧毁晋阳城不过五十年,如果此时在晋祠为她兴建祠堂的话,无疑会激起晋阳老百姓乃至天下人的民愤。
于是刘太后宣布,为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修建圣母殿,这既了却自己想流芳百世的愿望,也正应了“五十年来帝母临”这句碑文。圣母坐像居圣母殿的正中位置,高2.28米,凤冠蟒袍,端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