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夺宫,小说《再扶汉室》第四十四章,也就是小说大结局,主要叙述了烈太祖胞弟晋王景仁符在除去对他构成威胁的功臣——崔义先之后,向着最高领导者烈太祖伸出了魔掌。取代烈太祖继承了大烈王朝最高权力地位。
作品介绍
晋王介绍
晋王,中国古代王爵。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并未称王,不过后世常以“晋”作为山西一代传统地名。与此渊源,中国古代册封的晋王较多,就小说《
再扶汉室》中晋王做个阐述如下:小说《再扶汉室》中晋王有两个,第一是磐朝极王之胞弟晋王基太都,第二就是这一章节“晋王夺宫”中的晋王景仁符。第一个晋王基太都被封为晋王,比较容易理解,那是由于小说第26章壶关之战,出现了晋王基太都拦截败退的士吉光,出现的地点是丹水,是属于三晋地区。分封基太都为晋王的不是后来篡位的极王,而是老皇帝磐熹帝。这是要将基太都安插在三晋的一个举动,当时安插在三晋有晋王基太都;安插在鲁国有太仆基太伦、安插在井陉口有陈王基太德布。也就是基本上在重要地域都有基太王族的势力在掌控当地军政大权。
但是晋王景仁符的分封,好像没有体现出军事色彩成分,但是细细分析一下,不难会得出这是当时的起义军内部形成派系的一个产物。除了中央政府烈王控制管州,以及后来的神都之外,还有如下各地如下诸侯:齐王耏门班、楚王士吉光、陈王单亭、梁王灌宗、燕王栗燔、魏王董增、熹王展皋、照王肖让、中山王王奉。真正对神都练阳形成最大威胁和空闲的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地盘就只有晋王这个地方了。三晋对神都练阳西侧安全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小说第一章题目就是“绵山之战”论述的就是三晋地域的并州刺史士吉光、绛州刺史黄天元联合起兵攻打神都练阳。所以出于这两个原因,分封景仁符为晋王不单单是出于景仁符是烈王胞弟的单纯原因,还有军事形势原因。
晋王夺宫介绍
晋王夺宫,早在局阳起义的时候,景仁符凭借着墨绖夺关攻取了中原重镇——睢阳。景仁符奠定了他在起义军当中的独特地位。后来景仁符一直充当着幕后角色。除了在齐王失国这一章节中率领大军在齐国的军事要地——兜鍪山救援齐王简至光、小朱虚田成方之外,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景仁符在箭伤邗侯、历下断义当中都有他的阴影。烈王称帝之后,景仁符被封为晋王,和齐王耏门班、楚王士吉光、陈王单亭、梁王灌宗、燕王栗燔、魏王董增、熹王展皋、照王肖让、中山王王奉成为并列为诸侯王。这是烈太祖的一种权力均衡的策略。但是晋王景仁符自从局阳起义、墨绖夺关以来,就刻意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已这种趋势越来越大,这是晋王夺位的由来。
晋王景仁符在大破神都之后,将磐朝皇后瑶妃收入晋王府,接着又私通烈太祖皇后厉后。最后晋王在皇宫内堂而皇之的弑杀君王,这是具有讽刺意义的。这是因为小说《再扶汉室》开篇也是相类似的情节——弑兄。磐朝内部政局混乱就是由于极王弑兄开始的。那句“陛下可知太伯、季历之事乎?”就是弑兄的前兆,这是人类天性的一种悲剧。兄弟之情在政治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再扶汉室”整整四十四章终于将弑兄的极王政权推翻了,但是这种轮回又轮到新建立的大烈王朝了。这就是一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一帝立、一帝灭,陛下自度之。”、“陛下欲借熊蹯未熟,以待外救乎?”这两句晋王夺宫的话和第一章极王的那句“陛下可知太伯、季历之事乎?”何其相似?
相关原文
晋王踢翻太祖,太祖曰:“汝敢弑君否?”晋王曰:“臣自局阳以来,目无君久矣。”太祖曰:“朕赐汝免免死券,如何?”晋王曰:“陛下予夺之间,券之免死,不过笑谈耳。”太祖曰:“禅位能全身否?”晋王对曰:“一帝立、一帝灭,陛下自度之。”太祖又曰:“永居沙门,了此残生,可否?”晋王怒曰:“陛下欲借熊蹯未熟,以待外救乎?”
晋王掣药杵,猛击帝首,血溅罗帐。须臾晋王更衣出,击鼓聚百官于金殿,诈称太祖暴死。改元自立,晋王颇憎乌鹊泽,以为不祥。役使中原百万民夫担土填之,人民不堪暴政,纷纷重汇乌鹊泽。中原大震,天下响应。各镇诸侯引兵来窥。(节选自小说《再扶汉室》第四十四章 晋王夺宫)
相关人物
晋王,景仁符,字仲桃,彭城郡朱县(今天江苏沛县)人,参与局阳起义、墨绖夺关,后率军救援齐国兜鍪山,是“晋王夺宫”的主要策划者;
烈太祖,景仁成,字伯瑞,和晋王景仁符是胞兄弟,自从局阳起义、墨绖夺关,就是代表了反抗磐朝统治的领袖人物;
厉后,吴郡大贾厉偃之女,烈朝宠臣厉德之妹,小说第三章元夜射君,结识小光武景仁成,后局阳起义来到烈公景仁成身边,烈王称帝之后,成为烈朝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