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垂直移动是一个常见而又相当复杂的生态现象,不但有利于浮游动物的生存 、繁衍和扩大分布范围,而且能促进海洋中不同层次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改变各水层的理化和生物环境。
调查项目
1998年 11月和 1999年 1、4、8月在三亚湾(1O9。286E,18。1336N;水深约 15m)进行了24h的浮游动物昼夜连续分层采样。结果表 明,浮游动物 的昼夜垂直移动季节变化显著 ,春季在中上层(O 10m)分布 ,夏季营显著的 白天下降、夜晚上升 的移动 。三亚湾浮游动物 的昼夜垂直移动可划分为移动显著和不显著两大类型,前者又可划分为 白天下降、夜晚上升 ,白天上升、夜晚下降,傍晚和清晨上升、白天和夜晚下降3种类型;后者又可划分为中上层分布和各水层均匀分布 2种类型。此外 ,有些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无明显的规律 。光照是影响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重要因素。浮游植物密度与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关系不密切。夏季浮游动物的大型种类肥胖箭虫(Sagittae?lfiat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subcrassus)可以穿越温跃层的上界而进入表层。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幅度不但与种类的个体大小有关,而且也与水深和种类的习性有关。
它不但随海区、深度 、水温 、盐度 、季节 、天气、食物及其它理化环境因素而变化,而且也受到了浮游动物的习性 、个体大小 、年龄 、性别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昼夜垂直移动不但有利于浮游动物的生存 、繁衍和扩大分布范围,而且能促进海洋中不同层次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改变各水层的理化和生物环境。因此 ,研究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关于我国海区的浮游动物及一些生物类群的昼夜垂直移动,一些学者已对西沙、中沙_2、南沙群岛海区_3一。j、东海_8。。。J、厦门港 和大亚湾 作过许多研究。三亚湾是位于我国南方的热带海湾 ,有关三亚湾的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依据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8月 4个季度月在三亚湾海域 B2号测站昼夜连续垂直采集的浮游动物资料 ,对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类型、季节变化以及影响其昼夜垂直变化的。
1998年 11月 24 25日(秋季)、1999年 1月 13 14日(冬季)、1999年 4月 28 29日(春季)和 1999年 8月 28 29日(夏季)在海南三亚湾的 B2站(109。286”E、18。1336”N,水深约 15m)进行了 24h的浮游动物定点昼夜垂直分层采样。采样时间间隔为 4h,共采样 7次;采样水层分 O一5、5—1O、1O一15m 3层;采样网具春季采用浅水 Ⅱ型浮游生物网(网目孔径 0.166arm),夏、秋、冬季采用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 50cm,网长 145cm.网目孔径 0.505arm),网具均装有闭锁装置。采集的样品立刻用 5 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在实验室内用
体视显微镜鉴定计数。为便于比较和分析,各水层的浮游动物个体数量以相对数量表示 ,即视每一时刻各个水层的浮游动物密度的总和为 100 。
调查结果
本调查海区浮游动物总个体数量 的昼夜垂直移动依季节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体现了海区不同生态习性的浮游动物对时空环境综合反应的结果。
春季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不显著,多数时刻密集于中上水层(O~10m),仅在8:3O和 2O:3O时密集层移往下层 (1O一15m),其密度分别 占 39.7 和44.7 ,这主要是优势类群桡足类、浮游幼虫和介形类等向下移动的结果。采用浅水 Ⅱ型浮游生物网采样,网孔较密,采集的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很大,密度最高可达 13122个 ·ITt ;优势种类多是中小型种类.如简长腹剑水蚤(Oithonasier声zP )、长尾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厂“rf&一tus)、针刺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uleatus)、尖额谐猛水蚤(Euterpinaacutifrons)等,并且采到了大量的浮游幼虫 .特别是桡足类幼体。
夏季 总数量总体呈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节律(13:00)时采集的下层标本因瓶子破 裂而损失,故该时刻的数 据未统计。白天浮游动物主要密集于下层.其中傍晚前在下层 占有较大的比例,下降最为显著;黄昏后一部分个体向上层移动 ,夜间分布趋于分散.各个水层的数量相对均匀 ;黎明时再次 向上层集中,日出后急速降到下层,昼夜垂直移动较 春季显著。这种分布变化主要 由优势类群桡足类和毛颚类的昼夜垂直移动所决定,而浮游幼虫、有尾类和莹虾类起次要作用。
秋季 浮游动物白天以中下层数量较多 ;傍晚密集层移动到上层 ;夜间与夏季相似 ,分布趋于分散 ,各个水层的数量相对均匀;黎明时密集层降到下层。昼夜垂直移动也大致呈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趋势 ,但各个水层的数量差别不是很大,表明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不是很显著。这种变化主要由毛颚类、浮游幼虫和桡足类的昼夜垂直移动所决定,其它类群的影响较小。
冬季 浮游动物 集层白天停留于中层,傍晚升至上层,直至日出后才迅速降至下层。昼夜垂直移动也呈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趋势,但移动的幅度较小,多限于中上层之间移动,下层仅个别时刻出现较多数量(如在上午 o9:3o时占 53 )。这种分布节律与优势类群桡足类 、毛颚类 、一些营阶段性浮游生活动物的浮游幼体和有尾类的昼夜垂直变化较相似。综上所述 .三亚湾水域浮游动物总个体数量的昼夜垂直分布依季节 的不 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有其特点,但它们的变化趋势均由主要类群桡足类 、毛颚类 、浮游幼虫 、有尾类和莹虾类所决定。桡足类的数量最多,所 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毛颚类和浮游幼虫 ,它们出现的数量较多,占一定的比例;其余 2个类群有时也有一定数量出现,起次要作用。这些类群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垂直移动不尽相同,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热带开阔型海湾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的多样性 。三亚湾是热带开阔型的浅水海湾 ,浮游动物总数量的昼夜垂直移动季节变化与亚热带半封闭浅水海湾——大亚湾的浮游桡足类十分相似,春季主要密集于上层.而夏季营较为显著的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昼夜垂直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