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禊
汉语词语
春禊,读音chūn xì,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时民俗。
解释
汉族节日习俗,于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即上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祓(音fú。除恶祭也。——《说文》)除不祥,谓之“修禊”,也叫“春禊”。后来“修禊”的原始精神已去,反而是到水边嬉戏游春的风俗大受欢迎。士人们在开春出游、踏青除邪之外,后来又有了所谓“
曲水流觞
”之俗。
古时民俗,官民于三月上巳(魏以后为三月初三)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除不祥,谓之春禊。禊,洁。
出处
南朝·宋·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五:“秋祓濯流,春禊浮醴。”
隋·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唐·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兰亭去此一千里,春禊故事知谁修?”
参阅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禊》、《晋书·礼志下》。
参考资料
春禊
.在线汉语字典.
清俞龄曲水流觞图轴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春禊
.汉语词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19 22:34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