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望海》是唐太宗
李世民创作的一首诗作,作品体裁为五言排律。
作品原文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①。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②。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③。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④。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⑤。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⑥。
霓裳非本意,端拱是图王⑦。
作品赏析
①凭轼: 扶着车轼。轼为车箱前扶手横木,古人立乘,扶轼表示倾听或注视。
②地纪:即地维。一本作地轴。是传说中维系大地的绳子或支柱。天潢: 星辰名。
③三岭: 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仙人居之。见《史记 ·封禅书》。和风: 春日温和的微风。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④“怀卑” 句: 《孔子家语》 引 《金人铭》: “江海虽左,长百川,以其卑也。”持满: 言海水永不涸竭。灵长: 晋郭璞《江赋》: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淮南子》: “夫水者,大不可极,深不可测,无公无私,水之德也。”
⑤“洪涛”二句:指沧海桑田的变化。晋葛洪《神仙传》:“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沧田。”
⑥之罘(fu伏): 在今山东烟台市北,三面环海,一径南通,汉武帝太始三年(前94)曾登之罘。碣石:一说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秦始皇三十二年 (前283) 曾至此观海,留有刻石。
⑦霓裳:指求仙长生。屈原《九歌·东君》: “青云衣兮白霓裳。”端拱: 谓帝王敛手无为而治。隋炀帝杨广 《冬至朝阳殿受朝》:“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首二句写春日望海时心情畅快,宋玉《风赋》有“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之句。玩是赏玩,春芳即春花。表示春暖花开之时乘车至海边,海风飘动衣襟,令人心旷神怡。
“积流”二句,写海水的广大,铺天盖地。晋木华《海赋》写海浪的澎湃有“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又似地轴,挺拔而争回”之句。这里仅言海水,积流即积水,疏派谓源流。《北史·魏宗室传论》:“分枝若木,疏派天潢。”
“仙气”二句一虚一实,意为传说海中的三神山是神仙居处,增加了大海的神秘; 而和暖的春风吹遍八荒之地 (全世界)。
“拂潮”二句, 亦用《海赋》中“气如天霄,叆靅云布”“灌济濩渭,荡云沃日”之语,写大海的变幻。意谓海潮上涨时,风云为之变色; 浪涛汹涌,吞天沃日。
“照岸”二句,写岸边平静的海水,映照着岸上的花卉;天空候雁飞翔的行列,有时被云彩所遮断。这和上二句波澜激荡的动态,构成另一平静的境界。
“怀卑”二句始结束实景描写,转而抒诗人的感受。《海赋》说“芒芒积流,含形内虚; 旷哉坎德,卑以自居; 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诗意谓海地势低下,所以能广纳江河之水,永不涸竭。
“有形”二句,《汉书·东方朔传》有“以管窥天,以蠡(瓠瓢)测海”之说,比喻浅薄的人不能了解高深。这里是说海水虽有形而无源,其深广无法测量。
“洪涛”二句,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历来用以比喻世事的变化。这里用以引起以下秦皇、汉武的史事。
“之罘”二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到过之罘、碣石,这里交叉成文,写因观海而想起历史上的事迹。
结二句点明作诗主旨,因为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惑于方士之说,陷于求仙长生的虚妄,他们东巡至海,求仙亦属主要因素之一。而诗人并无求仙愿望,来到海边目的在于平定天下,统一全国。
这首五言十韵的古诗,运用了不少典故,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六朝以来诗歌的影响,但在内容和气概上,则和六朝的绮靡完全不同。一般而言,作诗自以直抒胸臆为贵,但也不能排斥深厚的文化积累。后人颂扬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处”,实际在唐太宗这首诗中已见端倪。因此帝王的倡导,无疑的影响了一代诗风。
作者简介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渊次子。少年征战四方,灭隋取天下,功勋卓著。
武德元年(618年),为尚书令,封秦王。九年(626年)于玄武门发动兵变,得太子位。旋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业空前,史誉“贞观之治”。卒,庙号太宗。重视文艺,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奖掖文士。亲自修史,勤奋执笔,诗文均有成绩。《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四十卷,《全唐文》录其文七卷,其中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