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旋律》是
高尔基的一篇独特的
散文。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
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目睹沙皇军警镇压革命的血腥暴行,当即写出了这篇作品。这是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
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也有人译为《迎春曲》)。其中《
海燕之歌》是它的结尾部分。高尔基以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
俄国革命的春天来临前的情势。
原文
在我房间窗外面的花园里,一群麻雀在洋槐和
白桦的光秃的树枝上跳来跳去和热烈地交谈着,而在邻家房顶的马头形木雕上,蹲着一只令人尊敬的乌鸦,她一面倾听这些灰涂涂的小鸟儿的谈话,一面妄自尊大地摇晃着头。充满阳光的和暖的空气,把每一种声音都送进我的房间:我听见溪水急急的潺潺的奔流声,我听见树枝轻轻的簌簌声,我能听懂,那对鸽子在我的窗檐上正在咕咕地絮语着什么,于是随着空气的振荡,春天的音乐就流进我的心房。
“唧一唧唧!”一只老麻雀在对他的同伴们说。“我难道不是吗?唧唧一唧唧!”
“乌哇一是事实,乌哇一是事实!”乌鸦优雅地伸长脖子,表示了意见。
我很熟悉这个持重的鸟儿:她讲话一向简短扼要,而且都不外是肯定的意思。她象大多数乌鸦一样,天生愚蠢,而又胆小得很。然而,她在社会上占有一个美好的地位,每年冬天她都要为那些可怜的寒鸦和老鸽子举行某些“慈善”活动。
我也熟悉麻雀,--虽然就外表来说,他好像是轻浮的,甚至是个自由主义者,但在本质上,他却是种颇为精明的鸟儿。他在乌鸦旁边跳来跳去,装出尊敬的样子,但在内心的深处,他很知道乌鸦的身价,并且在任何时候都免不了要讲上两三段关于她的不大体面的历史。
这时,窗檐上的一只年轻的爱打扮的公鸽,正热情地说服那只腼腆的母鸽:
“假如你不和我分享我的爱情,那我就要因为绝望而苦苦地死一死掉,苦苦地死一死掉……” “您知道吗,夫人,金翅雀们飞来啦!”麻雀禀报说。
“呜哇一是事实!”乌鸦回答道。
“他们飞来啦,吵吵嚷嚷,飞来飞去,唧唧喳喳……这是一群怎样也不能安静下来的鸟儿!山雀们也跟着他们一齐来啦……正象往常一样……嘿一嘿一嘿!昨天,您晓得,我开玩笑地问过其中一只金翅雀:‘怎么,亲爱的,你们飞出来啦?,他毫无礼貌地作了回答……这些鸟儿,对交谈者完全不尊敬他的官衔、称号和社会地位……我呢,不过是一只七品文官麻雀……”
就在这时候,从房顶的烟囱后面,突然出现了一只年轻的大公鸦,他压低嗓门报告说:
“我本着职分所在,细听栖息于空中、水里和地下的一切生物的谈话,并且严密注意他们的行动,我荣幸地报告诸位,即上述金翅雀们,正在大声地谈论春天,而且他们胆敢希望整个大自然似乎很快就要苏醒。”
“唧--唧唧!”麻雀叫了一声,忐忑不安地望着这个告密者。而乌鸦善意地摇了摇头。
“春天已经来过,而且来过不只一次……”老麻雀说。“至于讲到整个大自然的苏醒,这……当然,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假如这能得到那些负责主管部门的许可的话……”
“乌哇一是事实!”乌鸦说道,用赏识的眼光瞟了对方一眼。
“对于以上所述,必须补充的是,”大公鸦又继续说,“上述那些金翅雀,对他们要饮水止渴的溪流,据说--有些混浊,因而表示不满,其中有几个甚至胆敢梦想自由……”
“啊,他们一向如此!”老麻雀叫喊道。“这是由于他们年轻无知,这一点也不危险!我也有过年轻的时代,也曾经梦想过……它……”
“梦想过--什么?”
“梦想过宪……宪一宪一宪一宪……”
“宪法?”
“只是梦想过!只不过是梦想而已,先生!不用说,曾经有所梦想过……但是后来,这一切都过去了,出现了另外一个‘它’、更为现实的‘它’……嘿一嘿一嘿!您知道,对不起,对麻雀说来,这是更合适的、更为必要的……嘿一嘿……”
“哼!”突然响起了一阵有威力的哼叫声。在菩提树的树枝上,出现了一只四品文官
灰雀,他体谅下情地向鸟儿们点头行了个礼,就吱吱喳喳地叫道:
“哎,先生们,你们没--没有注--意到,空气里有股气味吗,哎……?”
“是春天的空气,大人阁下!”麻雀说。乌鸦却郁闷不乐地把头一歪,用温柔的声音嘎地叫了一声,好像绵羊在咩叫:
“乌哇一是事实!”
“嗯,是的……昨天在打牌的时候,一只世袭的可敬的鸱枭也对我讲过同样的话……他说:‘哎,好像有股什么气味……,我就回答说:‘让我们看一看,闻一闻,弄个明白!’有道理吧,啊?”
“对,大人阁下!完全有道理!”老麻雀
毕恭毕敬地表示同意。“大人阁下,任何时候都必须等一等……持重的鸟儿都是在等待……”
这时,一只云雀从天空飞下来,落在花园里溶雪的地面上,他
忧心忡忡地在地上跑来跑去,喃喃地说道:
“曙光用温柔的微笑,把夜空的星星熄掉,…黑夜发白了,黑夜颤抖了,于是沉重的夜幕,如同阳光下的冰块,渐渐消失。充满希望的心儿,跳动得多么轻快,多么甜美,迎着朝阳,迎着清晨,迎着光明和自由!……”
“是云雀,大人阁下!”大公鸦从烟囱后面严峻地说。
“是诗人,大人阁下!”麻雀又宽容地补充道。
灰雀斜眼看了看这位诗人,吱吱喳喳地叫道:
“唔……是一只多么灰色的……下流货!他在那儿好像胡讲了一通什么太阳、自由吧? 啊?”
“对,大人阁下!”大公鸦肯定了一句。“他是想在年轻的小鸟儿们的心中唤起那些毫无根据的希望,大人阁下!”
“既可耻,复又……愚蠢!”“完全对,大人阁下,”老麻雀应和着。“愚蠢之极!自由,大人阁下,是某种不明确的,应该说,是种不可捉摸的东西……”“可是,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好像,你自己也曾经……号召大家向往过它?”
“呜哇--是事实!”乌鸦突然叫道。
麻雀感到有些狼狈不堪。
“是的,大人阁下,我确实有一次号召过……但那是在可以使罪名减轻的情况之下……”
“啊……那是怎么回事?”
“那是在吃了中饭以后,大人阁下!那是在葡萄酒热气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它的压力之下……而且是有限制地号召的,大人阁下!”
“那是怎么说的?”
“轻轻地说的:‘自由万岁!’然后立即大声地补充了一句。‘在法律限制的范围以内!’” 灰雀看了乌鸦一眼。
“对,大人阁下!”乌鸦回答道。
“我,大人阁下,作为一只七品文官老麻雀,决不能允许自己对自由的问题采取认真的态度,因为这个问题,并没有列入我荣幸任职的那个部门的研究范围之内。”
“乌哇--是事实!”乌鸦又叫了一声。
要知道,不管肯定什么,对她反正都是一样。
这时,一条条溪水正沿着街道在滚流,它们轻声唱着关于大河的歌曲,说它们在不远的将来,在
旅程的终点,将合流到大河里去:
“浩瀚的、奔腾的波浪会迎接我们,拥抱我们,把我们带进大海里去,也许,太阳的炎热的光线,又会把我们重新送上天空,而从天空里,我们又会重新在夜里化成寒冷的露水,变成片片的雪花或者是倾盆大雨落到地上……”
太阳啊,春天灿烂的、温暖的太阳,在明亮的天空里,用充满爱的和炽燃着创造热情的上帝的微笑,在微笑着。
在花园的角落里,在老菩提树的树枝上,坐着一群金翅雀,其中有一只带有鼓舞力地、正向同伴们唱着他从什么地方听来的一首关于
海燕的歌。
海燕之歌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
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
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
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在叫喊着,飞翔着,象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
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
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这是勇敢的
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思想内容
(1)《春天的旋律》逐一批判了各种保守和反动的阶层。如 “麻雀 ”的自由派的嘴脸; “乌鸦 ”的保守派的圆滑;“公鸽母鸽 ”的自由派的自私自利;“大公鸦 ”
为虎作伥的行径; “
灰雀”的官僚阶层的彻底反动等。在一片圆滑、胆怯、自私、妄自尊大、森然戒备的絮烦鼓噪声中,作家鲜明的突出了金翅雀企盼革命的蓬勃朝气,而金翅雀唱出的
海燕之歌更是直接欢呼革命风暴的战歌。
(2)
高尔基用象征的方法强烈地表现出革命到来前夕对保守实力、反动势力、小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轻蔑。《春天的旋律》中的各种鸟类,事实上已不再是鸟类,不过是一个婉转的代名词,读者很容易找到他们所指代的社会阶层。这些保守派、反动派的“鸟类 ”,集中地构成了防范春天、镇压革命的灰色背景。
艺术特色
《春天的旋律》 (1)拟人化和讽刺手法的运用。诗中挖苦、嘲讽的笔调表现了对群鸟的极度轻蔑,又把鸟类叫声和这种挖苦讽刺巧妙地结合起来,鲜明地刻画了保守势力、反动势力的群像。(2)象征、
曲笔的运用。作家一方面
含沙射影,窗前说鸟,另一方面
锋芒毕露,直击现实。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英译Maksim Gorky, 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高尔基是俄国
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将自己的作品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
十月革命以后,积极为苏维埃政权工作,为苏联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春天的旋律》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独特的散文,用象征手法表现革命到来之前的俄国社会形势。
写作背景
高尔基写这篇文章时是在以
列宁为主的布尔什维克推翻沙皇的统治的前夕写的,以用来鼓励革命战士的战斗热情。
正当
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刻,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现名高尔基城)到了
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尖锐演说。接着3月4日他又参加了在彼得堡
喀山大教堂附近举行的学生示威游行,亲自目睹了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血腥镇压。他还在一些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写的抗议沙皇政府暴行的公开信上签了名。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之后,就根据自己在彼得堡的经历,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也有人译为《迎春曲》),它的结尾部分,就是著名的《
海燕》。估计这篇作品的写作时间,不会早于3月14日和晚于3月24日。
写作时间
《春天的旋律》作于1901年3月。由于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国,在1900年到1903年的危机年代里,俄国倒闭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被开除的工人达10万多人。工业危机和失业痛苦并没有能迫使工人运动停止,也没有把它减弱,相反,工人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转到游行示威,提出关于民主自由的政治要求,提出“打倒沙皇专制”的政治口号,使得工人斗争更加带有革命性质。工人革命斗争的发展,对农民运动发生了影响,学生的反政府运动也更为强烈。
列宁在1901年12月写的《示威游行开始了》一文中这样说:“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示威运动正由于种种原因而在下新城、在
莫斯科、在
哈科夫再次高涨起来。民愤到处都是增长,把这种愤懑汇合成为一道冲击到处横行霸道、肆虐逞凶的
专制制度的洪流,愈来愈必要了。……当人民的愤懑和公开的斗争到处开始迸发火星的时候,首先和主要的是供给大量的新鲜空气,使这些星星之火能够燃烧成熊熊的烈火!”
作品影响
《春天的旋律》被《信使报》禁止发表:
春天的旋律中有很多的革命成分,抵制当时统治的沙皇派,《信使报》为了不引火上身,所以不发表,不过后来另一家报社,发表了《春天的旋律》结尾,结果报社被解散,
高尔基被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