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堂全书(套装共7册)(精装)》内容简介:别集名。清末俞樾撰。490卷。包括《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第一楼丛书》、《曲园杂纂》、《俞楼杂纂》、《宾萌集》、《春在堂杂文》、《春在堂诗编》、《春在堂词录》、《春在堂随笔》、《春在堂尺牍》、《茶香室经说》等。因卷帙浩繁,著者又撰为《春在堂全书录要》,以介绍各书梗概。卷末附录其女绣孙所作《慧福楼幸草》,并载蔡启盛撰《春在堂全书校勘记》。有光绪间刻本。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十二月初二日生于德清县城东门外乌牛山麓南埭圩(今德清城关),卒于光绪三十二年(二九○六)十二月二十三日。俞家世代务农,自俞樾祖父俞廷镳为乾隆时钦赐副贡生,始为书香之家,俞樾父亲俞鸿渐,为嘉庆时举人士一人均有著作行世。
俞樾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六岁时童子试及第,人县学读书。翌年应乡试,中副榜第十二名。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一八五○)举进士,保和殿复试,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以首句“花落春仍在”大为主考官曾国藩称赏而取为第一,赐进士出身,五月授翰林院庶吉士。此为受知于曾国藩之始。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授编修,举家迁北京南柳巷。咸丰五年(一八五五)春,奉派充任国史馆协修,八月出任河南学政,十月出都赴任。翌年二月主考。咸丰七年(一八五七)七月,御史曹泽《登庸》弹劾他“试题割裂”,俞樾受到革去学政工追回原籍、永不叙用的处分。俞樾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
咸丰八年(一八五八)春,南归,居苏州饮马桥,与巡抚赵静山交好,而得主讲于云间书院。此为俞樾正式讲学之始,也是侨寓苏州之始。读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所著《读书杂志》、《
经义述闻》、《广雅疏证》、《经传释词》“高邮王氏四种”,遂有承绪王氏之学、研治经学之意。授课之余,得读经典,每有心得则记录之,始撰《群经平议》等。后从经学家陈奂、宋翔凤等,切磋经学。咸丰十年(一八六○)后,因战乱返德清,再辗转绍兴、上虞、宁波、上海等地。同治元年(一八六二)春,抵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