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
有机分子(Interstellar molecules)即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有机分子。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有助于帮助人类了解星云及
恒星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增大了
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天文学的分支——星际化学的基础。因此星际有机分子与类星体、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星际分子即存在于
星际空间的
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 从19世纪起,天文学家们就观测到某些迹象,表明星际空间不是一片真空。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特朗普勒(R.J. Trumpler,1886年-1956年)通过对
银河星团的研究,证实了星际之间的确存在
星际物质。星际物质中90%以上是气体,其余是尘埃微粒,温度通常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用光学望远镜根本观测不到。1944年,荷兰天文学家范德胡斯特(H.C van deHulst 1918年-)根据相关理论推断
星际氢原子会发射波长21厘米的
电磁波。1951年,用
射电望远镜果然探测到了这种辐射。 由于
星际物质非常稀薄,天文学家们起初认为星际气体都是单个
原子或离子,分子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195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斯(C.H.Townes,1915年-)指出了宇宙空间可能存在的17种
星际分子,并提出探测到它们的方法。随后,科学家们1963年在仙后座探测到了
羟基(OH),1968年在银河系中心区探测到了
氨(NH3)和水,1969年发现了甲醛(HCHO)。到1991年,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超过100种
星际分子。
星际
有机分子的发现有助于帮助人类了解星云及
恒星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增大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如今天文学的分支——星际化学的基础。因此它也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
星际有机分子的研究是三大基础理论(天体演化,生命起源与物质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交叉点。地球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高级生命的天体,这个问题是不能轻易地下结论的。因而需要深入研究各种类型的
星际有机分子,去获取更多与更可靠的宇宙信息。 星际有机分子和
类星体,
脉冲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构成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加拿大河茨拜格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学者们在金牛座的
星际云中发现了一种九个
原子的
有机分子,分子式为HC7N,分子量达99。这种含有长碳链的直链分子,结构比较复杂,接近于
有机化合物,至今(2010年),地球上天然化合物中尚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后来,英国化学家克罗托等人在1977年5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它。后来,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报道,又发现了一种十一个原子的
星际分子氰基辛炔HC9N。结构式为:HC≡C-C≡C-C≡C-C≡C-C≡N。这是人类所发现的最重的星际有机分子,它的分子量已达到123。当然,随着科学的发达,星际有机分子的记录还会不断刷新。
以下依照
原子的数目编组,列出在
星际物质中被检测出的分子,如果在分子的字段中是空白的,表示只有离子的形式被检测出来。在科学文献中未被确定的,那个位置也会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