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荣黔(1871-1948),字晓岚(小南),贵州省普安县人。系清王朝将军易飞熊之子,少读私塾,后随父从军。1893年,刘燕飞造反攻盘县,易率兵平息,得保把总,升靖边营右副哨长。1908年,先后任东路营和贵西兵备道队官,驻节贞丰等地。11月,调荔波,会剿广西游勇,事平保千总。1909年,奉云贵总督李经羲调赴滇南景真、勐遮靖边安民,旋即移防河口,任铁路十三营管带。1911年,任乡导官,回兴义等地招募兵员。1911至1915年,先后任贵州西防二营管带,左路指挥官,率部在威宁、水城、普安和四川永宁、泸州等地靖化社会。护国战争期间,贵州督军刘显世令易在普安罐子窑,阻截由滇至黔的反袁世凯的将领戴戡,易审时度势保护戴就道,支持护国运动。1916年,易代理盘县知事,继之出任游击军第一路管带。在贵州赤水、仁怀、盘县和四川南部古蔺、江津等地驻节。贵州五旅争权期间,升任团长、旅长和滇黔边防副督办,逐步将部队扩编成六个团和三个支队。1924年请假回乡休养,部属乘机内讧,易即归队,平息事端,唐继尧加封易为中将,委为贵州西部巡防。袁祖铭主黔后,易谏袁应与刘显世合作管理好贵州,袁不纳,易愤之解甲归田。1939年后的三年间,中共贵州省工委派邓止戈、田伯萍、张立等人到晴隆、普安、盘县开展工作,易及其子给予支持。1945年,易被推选为普安县参议长后,尽力秉公行事,赢得群众好评。1948年,易荣黔在普安梅花箐病故。
易荣黔,字晓岚(小南),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梅花箐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生,系清武功将军
易飞熊之子,少年就读私塾,后随父从军。光绪十九年(1893年),刘燕飞攻盘县,易率兵援,事平,升靖边营右副哨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委充靖边营右副哨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充东路后营营官。宣统年间委铁路十三营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回兴义募兵,任乡导官。
民国1年(1912年)易被委充安义镇西防二营管带,驻盘县。民国3年(1914年)充任右路指挥官。民国4年(1915年)充任保安二营管带,驻普安。民国5年(1916年)代理盘县县知事。民国6年(1917年)任游击军第一路统带。民国9年(1920年),委为陆军第五旅第七团团长,驻土城。“民九事变”后,易升任黔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兵驻毕节。
民国13年(1924年),
唐继尧任易为贵州西路巡宣使,加中将衔。时
袁祖铭独揽贵州军政大权,不采纳易的“刘(显世)袁合作,稳定贵州”之说。易知袁对自己属刘体系,心怀歧视,遂将旅长职务交参谋暂代,回故里休养。
民国13年至14年,史称甲子乙丑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田地里颗粒无收,米价腾贵,草根树皮剥掘尽净,人畜倒毙,饿殍遍野。易出谷百石,并劝大户捐粮,协助政府赈济。适滇军援桂过黔,大军压境,政府无粮救灾。易再出余粮在罐子窑、青山、旧营设粥厂赈济灾民,普渡众生。民国15年(1926年),又出贷种子,使农村生产逐渐恢复。此后,出资在境内建利济、普济、善济三座石桥,以工代赈,并划出土地,招收无业游民,供其食宿,从事生产。其时,全省各地土匪猖獗,唯易所居方圆百里,安谧正常,人称奇迹。
1939至1940年,中共党员
张立在普安开展工作,得易支持,创办半坡塘铁厂和鱼洞河纸厂。张人均等中共党员一度在这些厂里工作,并得易的资助。
普安罐子窑一带,谭、胡、李三姓皆大族,每姓千户以上,散居普安、盘县、晴隆一带,氏族间成见根深,常聚众械斗流血丧命。易召集族长会议,规定遇事和平解决,不准械斗,三姓皆就范,和睦相处,世仇焕然冰释,一方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