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舒诰(1475—1526),字钦之,号西泉,又号浯池,湖广攸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官授检讨。宦官刘瑾恶翰林,出南京户部主事,众愤,舒诰独处晏加。瑾败,复入翰林。寻亲养归,杜门却客,日事吟咏,卒于家。
易舒诰(1475—1528),字钦之,号西泉,又号浯池,湖广攸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四年(1509)任翰林院检讨,修纂《明实录》,因违背权宦
刘瑾和宰相
焦芳意旨,调为户部主事。次年官复原职,但面对险恶环境,采取激流勇退的态度。后请假回乡省亲,疏请终养双亲获批准。从此乡居14年,不图仕进。刘瑾伏诛后,嘉靖朝屡召,均辞谢。
易的道德文章,为时人赞赏,御史张称他:“志向高远,进修靡懈,事亲以孝,居家以诚。”御史朱称他“理学日纯,文章逼古”;南海
梁文正赞誉说:“西泉为太史八年,独居深念,志洁而道方,貌肃而神远,文重馆阁,笔惊风雨。”著有《浯池文集》30卷。
弘治十八年(1505)三月二十六日,改进士
崔铣等三十人为翰林院庶吉士读书,命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
张元桢、翰林院学士刘机教之,其中包括易舒诰。
君长沙
攸县人,易氏讳舒诰,字钦之。弘治乙丑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三年授国史检讨。君始业进士,不工为古文辞,既入翰林,始尽弃其前所学,慨然慕古人所为,而力追之。取左氏先秦西汉之书,昼诵夜思,钩玄致隐,沈浸酣郁,久之,于文大有得也,为诗妙悟超诣,上逼晋唐,而书体尤工,由是名誉暴耀振发闻,海内侪辈屈伏莫与之京矣,盖君所自力者如此。为检讨逾年,以忤逆瑾意调南京户部主事,瑾诛乃复为检讨,谒告归省念二亲年高,留侍不忍去,卧家十有四年,绝意荣利,隐操沉靖,台臣部使交章荐之,既而居亲之丧,将释服,人以谓君自是可出而仕,且显用矣。竟以嘉靖丙戌十二月十三日寝疾,终于家年,五十有二云。呜呼,天之生夫人也,既畀之才矣,而不副之以须臾之寿,使少待以酬斯人之望,竟何意哉,竟何意哉。予往岁奉使桂林,与君会南岳下,今少宰甬川张先生,时督学湖南,适偕会与憩,浃旬穷岳之胜,而别余三人者,同为庶吉相好也。及予桂林还,则又问道于攸,攀磴缘崖历险远,以造君之庐,款语再宿乃别,然孰意自此而诀也。悲夫,君甞生二男子,皆殇卒,以无嗣,今治君之葬,而来请铭者壻陈惟健也。曾祖讳耀,祖讳颙,考讳万福,赠如君之官,母刘氏,配萧氏封皆孺人。君卒之明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在母坟高山之阳,萧孺人祔。铭曰:
辞官归养。正德五年,易舒诰时年35岁,又恢复翰林院检讨之官职。要知道在古代出相入阁,非翰林出身极难,所以说正是年轻的易舒诰大展宏图之时。然而这时的易舒诰却做出了辞官归养双亲的决定,同年进士、朝中同僚多为其感到惋惜,同榜榜眼
董玘(会试第一、殿试第二)颇有感触,在易舒诰临行前作序一首,以示惜别。
太史易君钦之,以亲老请告归,攸朝士王朙遇而下五人,以古者赠言之义役予,盖君于五人者为同乡、于予为同官又皆同年也。予在同年中最为蹇劣,且宁亲予告之荣,馆阁诸先生,既有述矣,其何以为赠。念幼时侍家,君游湖湘,道出攸,熟其山川也。为君道其素宜乐闻焉。攸,长沙南鄙也,其山皆嵔廆施靡涣,若不相属,深林翳木,崭岩参差,溪流潏潏,走山下漂疾而清浅,不任大舟,然其地幽且沃,宅于是者固以为它土莫之若也。使出而观于湖湘,历九疑,浮洞庭,极灊霍为都会者,八九有不呒然自失者乎。夫观于湖湘者,固不知有天下也,使出而究,观干天下,循金陵,涉汶泗,历燕赵齐鲁之墟,登泰山以临沧海,必又且呒然自失矣。传曰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故不观于湖湘则知有攸而巳矣,不观干天下则知有湖湘而巳矣。夫士之于学亦若是,君固攸产,发解湖藩,北游于京师,遂成进士,读书中秘官侍从,又尝出主钱谷于南山,串之胜都邑之富,所游历广矣,其亦有所感乎。夫曲艺小技,皆可名也,致用则末矣,智效一官行比一国皆善也,举大则偏矣。其居以实,其容以虚,其往如登,其益如下,察古今之全寡,能备于大地之美,斯学也。巳彼安于技艺而巳者,是知有攸者也,效一官、北一国而已者,是知有湖湘者也,恶足以语海岳之大哉。君力学而师古,将志乎其大者,兹之归也,吾恐攸之山川,不能充其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