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易筋经》实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秘诀甚为不易,须得勘破「
我相、
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
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
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无所获,於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经上另有为
天竺古修士所书,后来天竺高僧见到该书,图字既隐,便以为是白纸书本,辗转带到中土,在其上以
梵文抄录
达摩祖师所创的《易筋经》,却无人知道为一书两经。
…「那《易筋经》神功,乃
东土禅宗初祖
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
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慧可大师本来法名神光,是
洛阳人氏,幼通
孔老之学,尤精
玄理。达摩老祖驻锡本寺之时,神光大师来寺请益。达摩老祖见他所学驳杂,先入之见甚深,自恃聪明,难悟禅理,当下拒不收纳。神光大师苦求良久,始终未得其门而入,当即提起剑来,将自己左臂砍断了。达摩老祖见他这等诚心,这才将他收为弟子,改名慧可,终得承受达摩老祖的衣钵,传
禅宗法统。二祖跟着达摩老祖所学的,乃是佛法大道,依《
楞伽经》而明心见性。我宗武功之名虽然流传天下,实则那是末学,殊不足道。达摩老祖当年只是传授弟子们一些强身健体的法门而已。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但后世门下弟子,往往迷于武学,以致舍本逐末,不体老祖当年传授武功的宗旨…老祖圆寂之后,二祖在老祖的蒲团之旁见到一卷经文,那便是《易筋经》了。这卷经文义理深奥,二祖苦读钻研,不可得解,心想达摩老祖面壁九年,在石壁畔遗留此经,虽然经文寥寥,必定非同小可,于是遍历名山,访寻高僧,求解妙谛。但二祖其时已是得道高僧,他老人家苦思深虑而不可解,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胜于他的大德,那也难得很了。因此历时二十余载,经文秘义,终未能彰。一日,二祖以绝大法缘,在
四川峨嵋山得晤
梵僧般剌密谛,讲谈佛学,大相投机。二祖取出《易筋经》来,和般刺密谛共同研读。二位高僧在峨嵋
金顶互相启发,经七七四十九日,终于豁然贯通。」……
「但那般刺密谛大师所阐发的,大抵是禅宗佛学。直到十二年后,二祖在
长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轻人,谈论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他顿了一顿,说道:「那位年轻人,便是
唐朝开国大功臣,后来辅佐
太宗,平定
突厥,
出将入相,爵封卫公的
李靖。李卫公建不世奇功,想来也是从《易筋经》中得到了不少教益。」……
「《易筋经》的功夫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练那《易筋经》,便如一叶小舟于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尝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从何处用起。」…
是达摩祖师手着,慧可禅师注释,是少林寺不传之秘,
少林七十二艺之母,乃是
内家要诀,不但经文古涩难懂,就是注释所述道理,也句句含义深奥,字字蕴蓄玄机。
《易筋经》练法古拙朴实,修聚而得的内力也是无可撼动,根基之稳,于「三大神功」中称得第一。(另外 两大为:上干天和,窥视仙界的险恶武学「元元功」和丹田内息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纯阳功」)